前天寫了一篇《我從“得到”中得到了什么》,承蒙大家抬愛,有些朋友進行了評論,評論中大多數朋友的核心觀點是:我從“得到”好像也沒有得到什么。
針對大多數簡友的觀點,這里希望發個補充文章來提醒大家,你得到了,可能你認為沒得到,如果真正沒得到的朋友,那可能是你的打開“得到”的姿勢不對。
以下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沒有對知識的褻瀆,也沒有對“得到”的PR。
1、“得到”給你提供了用來“裝逼”的談資,請允許我用談資這個詞,談資不等于八卦。
舉個栗子,某次開車路上聽到隨心聽中有個觀點,大致是酸奶并沒有你想想的有營養,絕大多數添加的益生菌都不會被吸收,美國已經禁止酸奶廠家宣傳其有益健康。當天中午和同事去逛超市,當看到幾個同事去買酸奶時,我搬出了這個言論,“酸奶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有益身體健康哦,這僅僅是飲料的一種”,頓時同事開始認真的聽我道聽途說,雖然最后那幾個同事還是買了酸奶,但是都覺得我逼格滿滿,I feel so good。
“裝逼”是一種社交需求,如果你說你沒有,那請回答幾個問題,
你分享或者轉發到朋友圈里的文章,你真的都看過么?
你書桌上擺的那些大部頭的書籍,你真的都看完了么?
你平時和別人聊天的多少信息,是你自己求證過真假的呢?
2、“得到”讓你能高效的收獲一些有用信息,請允許我用信息這個詞,信息不等于知識。
在這個信息爆泛濫的時代,有個團隊來幫你過濾一些雜亂的信息,說給你聽,寫給你看,不也是一件樂事么?但我們切記不可將信息當做知識,就像你可能天天泡著虎嗅、36kr,混著各種行業峰會,加了無數大咖的微信號,對創業公司的家事如數家珍,但是你不是一個創業者,或者你根本不具備創業的基本能力。同樣你可能一天看幾本書,說到這本書的觀點頭頭是道,但最后行動上卻仍然沒有任何改進。那么只能說,你掌握了信息,但并沒有轉化為你的知識。
3、“得到”能引起你的思考,這點非常重要。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在“得到”中的很多知識新聞,都是在破除一些你慣有的但是沒有求證過的所謂真相,公知。聽多了,會讓你的質疑越來越多,到底是這樣的么,到底是真的么?而質疑正是獨立思考的第一步,而獨立思考卻又是現代人最最缺乏的,大家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習慣了獲得正確答案,而沒有時間或者沒有勇氣去獨立思考。而“得到”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其實一直以來聽“羅輯思維”,我收獲最大的就是讓我越來越質疑公知,去自己搜集資料去獨立的論證一些事情。同時也會看看所謂正確答案的反面是不是同樣正確。
我經常舉得例子就是,馬云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明天晚上死掉,見不到后天的太陽。"
它的反方向呢?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早點看清形勢,換個方向重新出發,可能會更快看到太陽。雞湯的反面可能也是對的,或者更正確。創業九死一生,難道死掉的都是沒有堅持到最后的么?如果方向錯了,怎么堅持都是枉然。
總結一下你可以從得到中得到什么
談資,裝逼的資本
信息,但紙上得來終覺淺
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是我得到的,但不一定是羅胖想讓你們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