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什么也不會。和他們聊天,要么三句話不離老本行,要么就是一些沒營養的娛樂至死的段子和八卦,只能當作笑話來聽聽,聽過之后就罷了。他們享受于在朋友圈里表決心,裝上進,曬勤奮,而實際花在提升自我有趣值上的時間卻很少。年輕時候偷過的懶,不用等到老了再來償還,人到中年就有罪可受。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不堪重負,簡直透不過氣來。這些人沒有事情做的時候,就會胡思亂想,大把大把的時間寄托在打麻將和看電視上。他們從來不會像那些真正有趣的人一樣,有一段時間從人群里消失不見,藏到某個地方去做一件事情,時隔多日再次重現人間的時候,讓路人除了驚嘆還是驚嘆。這何嘗不是一種閉關,對有的人是身心的愉悅,對有的人卻是苦行僧般的折磨。
有趣的人,經常會在媒體上出現。以至于當我每次在電視上、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樣的故事,除了免不得要見賢思齊,還很想認識他們。憑借手頭上的技能,不僅僅緩解了生活的壓力,愉悅了心情,還開創了第二職業,換取了收入,不用依托于組織而存在,活得逍遙自在。而很多人立志要成為有趣的人,也多半是聽說了這等有錢有時間的自由職業身份,紛紛躍躍欲試。在他們眼里,這是一門體面的生意,而不是從內心出發的熱愛。這也注定了,只是做做樣子,堅持不了長久。
這個世界上的熱愛,不是都可以發展成生意的,前期是無底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投入。好看的衣服,新潮的電子產品,總能激起買買買的欲望,永遠不怕肉痛。而買一只畫筆,一本書籍,一套課程,就要糾結一番這錢花的值不值了,因為購買行為本身不能轉化成直接的享受,不產生輸出就毫無價值可言。相機、畫筆、文字,甚至陶藝、料理和園藝,都可以變成神奇的工具,用來表達創作者對待世界的看法,也自然會有懂得這些作品的人為創作者買單。
每個人在最純真的童年時期,都有自己的一點小愛好,長大以后都犧牲給了學業和工作。你要么徹底麻木,糊里糊涂地隨大流。千萬別讓不安分的心死灰復燃了又不得不臣服于現實的生活,反反復復,無比煎熬,越活越消沉。等到退休以后,老年大學被踩破了門檻,拖著衰老的軀體去彌補年輕時的缺憾。物質上的豐裕,不能解決精神上的貧瘠。你有趣了,別人在你的眼睛里,可以看見光,穿得透時間,也對抗得了疲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