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送心心去參加了一個為期十二天的夏令營。
娃不在身邊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天天看著微信直播,晚上八點鐘等心心打微信電話。高科技真是好呀!
結(jié)營倒數(shù)第三天,班主任發(fā)來微信,要求錄制一段小視頻,肯定孩子的成長和進步、給予鼓勵。視頻會在結(jié)營儀式上播放,給孩子一個驚喜。視頻要求控制在一分鐘之內(nèi)。
這個功課當(dāng)然需要認真對待啦!
我這么認真負責(zé)的媽,會隨便錄一段嗎?當(dāng)然不會!所以呢,馬上分解任務(wù)、開始行動。
第一步:寫講稿
寫了一個初稿,一統(tǒng)計:600多字。顯然不行。正常情況下,一分鐘可以講160到180字,這個字數(shù)就是目標。
所以,要刪。
凡是認真寫過作文的小伙伴們一定會知道,寫長文并不難,報流水賬就可以了。寫短文才是真正考驗水平和技術(shù)滴。
曾經(jīng)有人問丘吉爾:“您通常花多長時間準備一場演講。”
丘吉爾回答:“這取決于演講的時間。如果是一場十分鐘的演講,我需要花兩周時間準備。如果是三十分鐘的演講,我會花一周準備。如果我可以講任意長的時間,那么,現(xiàn)在就可以開始了。”
丘吉爾的回答帶著幾分幽默。細細品味,卻是事實,而不僅僅是調(diào)侃。
另兩位美國名人也就文章的篇幅發(fā)表過看法。非常有趣,摘錄分享給大家。
一位是著名的作家、詩人、哲學(xué)家: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1862年)。他在1857年給朋友的信中寫到:“并非這個故事應(yīng)該這么長,而是我沒有時間把它寫得簡短。”(Not that the story need be long, but it will take a long while to make it short. )
另一位是著名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910年)。他說:“我沒有時間寫一封短信,因此我只能寫一封長信。”(I didn't have time to write a short letter, so I wrote a long one instead.)
名人們都覺得寫短文更加費心力,何況是我等業(yè)余選手。
我努力刪呀刪,最后從六百多字刪到四百多字。覺得剩下的句句都必要(我承認,我肯定是過于自戀了),實在覺得沒有辦法再減少了。
我自己試著讀了好幾遍,基本可以在一分半讀完。我也沒有覺得自己語速很快啊,哇咔咔。
第二步:錄視頻
整個演講稿修改完,花了快兩個小時。已經(jīng)快凌晨一點多了。實在累得不行,在微信上把講稿發(fā)給爸爸(他在北京出差),叫他去錄視頻。
爸爸也挺配合。第二天一大早,就發(fā)了四段視頻過來。我一看,笑噴了。視頻里面,爸爸操著南方口音濃重的普通話,一看就是照著稿子讀了一遍(也太明顯了)。
這幾段視頻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面無表情,目光呆滯。我想問:這是親爹嗎?
馬上微信回復(fù)爸爸:您是來搞笑的嗎?
實際上,我知道爸爸是很認真地對待這個任務(wù)的。錄成這個效果,實在是:演技不夠啊!我只能說,加油吧,爸爸!
算了,爸爸靠不住,還是自己來吧。
說干就干,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折騰了半個多小時,錄了七八個視頻,然后把自以為比較好的兩段發(fā)給爸爸,讓他選一段。
爸爸半天都沒有反應(yīng)。
我微信催了好幾次。爸爸微信回復(fù)我:“我覺得還是我的版本比較好。”
我回復(fù):“are you serious?”
爸爸很認真地回復(fù):“是啊,明顯我的版本好嘛。要不你讓外婆看看吧。”
我把我和爸爸的視頻拿給外婆看。
外婆的評價:“都不咋滴。”
這個絕對是......打擊一大片啊!好吧,看來我也是自我感覺過好。
然后外婆補充了一句:“你們兩個說得一樣的嘛!?講稿寫得倒還不錯。”
我小小的心靈總算平復(fù)了一點。
我把自己和爸爸的兩段視頻都發(fā)給班主任,請她自行選擇。
我覺得自己的版本好,被選上的概率大點。所以,我特別給爸爸看了微信記錄,證明我的確把兩個視頻都發(fā)給班主任了,沒有作弊。嘿嘿。
第二天去結(jié)營儀式,發(fā)現(xiàn)播放的是爸爸的版本。
爸爸很得意:“你看,還是我的比較好吧。”
我說:“沒有啦,這次大部分都是媽媽們錄的視頻,所以才選了你的,點綴一下嘛。”
回來的路上,在車里,我給心心看了我的版本。我問她:“你覺得是爸爸講得好?還是媽媽講得好?”
心心說:“兩個都沒什么表情啊。”
這孩子真是太實誠了。
最后,附上我的講稿。
四百字的一分半講稿(超快語速,哈哈)
親愛的心心,你今年十歲了。這個暑假,你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和完全陌生的老師和小伙伴們共同度過十二天。
在報名之前,我和你的爸爸,商量、糾結(jié)、討論了很久。最后才在猶豫中決定嘗試。
在這12天里,我每天都抱著手機看微信直播。我知道你今天去玩蹦床了,打真人cs了,參加辯論了。我看到,你長大了。
你的朗讀視頻,我看了好幾遍。
你說:最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去感受。(《小王子》節(jié)選)
可是,你的進步這么明顯,我用眼睛也可以看到。
在朗讀時,你昂頭挺胸,表情放松、吐字清晰、手勢自然,就是一個小小演說家的風(fēng)范。
每天晚上八點,我捧著手機,等你打電話過來。聽你一天的生活。
我想和你分享,所謂成長,就是經(jīng)歷一次次在陌生環(huán)境中的探索和適應(yīng)。它強迫你不斷重新認識自己和身邊的世界,從而不斷做出改變。
在這個夏令營里,你看到、聽到、感受到一樣和不一樣,從陌生到熟悉,鼓起勇氣去聽、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這就是你最好的十歲生日禮物,給爸爸媽媽,也是給你自己。
我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