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果你家里正好有中小學生,估計會和我一樣遇到孩子寫作文寫不好的問題。近日剛剛上初中的孩子放學后情緒有點低落,經過溝通,發現是學校留的作文作業讓孩子感到頗有壓力。我看了一下作文本,總的框架問題不大,但內容上確實骨瘦如柴。老師給出的評語非常詳細且準確“描寫不夠充分細致”“沒有能具體體現出要表達的內容”“詳略不當”……雖然老師指導的方向很明確,孩子也認識到自己確實有這些問題,但孩子仍然是不知道怎么改,感覺自己實在沒有素材可寫,比如想寫努力,但除了“努力”二字卻想不出來具體的“努力的表現”。
? ? ? 正當我也發愁該怎么幫助孩子提高寫作時,發現了一套好書:《豐子愷給孩子的閱讀寫作課》。全套書共5冊,分為寫人狀物、寫景、游記、記事和生活啟示五大類文章從不同的側重面去助力孩子。
? ? ? 作者豐子愷是現代著名漫畫家、散文家。但在我眼里他更是個終生富有童心的畫家和作家,從他的作品中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純真和愛。所以這樣三觀特別正的大家的作品是非常適合孩子閱讀的。
? ? ? 以記事卷為例,書中寫的都是孩童時代的事情,比如與玩伴玩耍,學畫,上學,考試等等特別貼近孩子們生活的事。這樣的事與孩子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一來孩子們閱讀起來沒有障礙二來會更感興趣,最后如果孩子想把這些事情當作素材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也是信手拈來且毫無違合感的。
? ? ? 現在的孩子們更多的生活節奏是家和學校的兩點一線,生活比較簡單,所以本能地就會覺得沒有什么寫作素材。那是不是我們的生活就真的沒什么可寫的了呢?看看豐子愷筆下的世界就會慢慢發現平凡的生活依然處處是素材。
? ? ? 比如關于考試的緊張情緒,除了“緊張”二字我們還能想到什么呢?“十分緊張”嗎?作者是這樣描寫的:當作者和學生們一起坐船時,作者在看船外的各種景象感嘆人與自然奮斗的壯舉,可孩子們卻頭也不抬地在背書,坐船時背書,換乘火車時還在背書,到了旅館仍然在背書。這就很真實且具體地體現了孩子們在考前緊張備考的情形。其實這些場景很平淡真實,我們的孩子也都經歷過,但我們的孩子就沒有發現它可以是寫作文的素材。
? ? ? 就象我家孩子在寫作文時也找不到如何去表達自己觀點的素材,但看過這樣的文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里處處是素材,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素材的眼睛。原來總以為只有載入史冊的事才能是素材,其實自己經歷的點滴小事也是生動鮮活的,都是可以作為作文素材的。
? ? ? 在豐子愷先生的原著之外,還有一線教師的點評。比如關于文章結構如何布局的:“開篇點明時間、地點、人物……”“首句點題”“承接上文……”“以疑問結尾,引人深思”等等。關于修辭手法的:比喻了、對比了、幽默了……還有諸如“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的啟發思考的,引導孩子們注意到作者是如何將情感融在事件中的。
? ? ? 如果孩子自己單純地流水閱讀可能注意不到這些技巧,但經過這樣的點評,就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孩子們可以留意到這些技巧,并有恍然大悟之感:“哦,原來這樣寫是有更好效果的,那以后咱也可以學著用起來呢。”
? ? ? 當我們想把一件事做的更好時,只有有意識地去優化才能有進步,否則,每天都按自己既有的方式去寫,那今天的作品和昨天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呢?就象我家孩子的作文第一稿得了34分,第二稿得了32分,第三稿卻只得了30分。機械地重復卻不能帶來更多收獲的結果反而會更加讓人有挫敗感。所以這些點評真的就象版面設計的那樣,是有色彩的加餐。
? ? ? 我們都知道開卷有益,但書海就象茫茫大海,孩子們的一葉扁舟在書海中沉浮真是可想而知的辛苦。編者特別貼心地在每個故事之后都用心精選了與主文章相關的擴展閱讀內容。
? ? ? 比如在《竹影》一文之后,就配有四首與竹有關的詩詞。在《學畫回憶》一文之后,就推出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同樣也是回憶兒時讀書時光的。
? ? ? 這種相關聯的擴展,既可以擴展孩子們的閱讀面,還能形成知識的關聯。以后孩子們自己在寫作文時,也能將相關地素材聯想起來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這就象是給在大海中航行的孩子們一張指引地圖,不讓孩子們迷路。
? ? ? 總之《豐子愷給孩子的閱讀寫作課》這套書集齊了有愛心的作者、用心的一線教師、貼心的編者一起為孩子們準備好了助力寫作的營養餐,就等有心的讀者來品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