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讀書節,我去了溫州看《羋月傳》的作者蔣勝男老師。
彼時,她正在給熱愛《羋月傳》的讀者講羋月和先秦文化。她說,原先只想寫先秦的歷史和文化,為了承載這段歷史,她本打算選擇伍子胥和申包胥的故事來展開,他們兩個是刎頸之交。然而天意弄人,伍子胥有殺父之仇要滅了楚國,申包胥死命忠君力效楚國,這樣的糾結和矛盾,放在先秦時代大背景下,想要不好看也難。然而,唯一的遺憾是他們的命不夠長,無法連接這段風云起伏的歷史。
一次偶然的機會,蔣老師在中央臺《探索.發現》欄目看到了介紹秦兵馬俑的紀錄片。這集紀錄片我也看過,有考古學家從出土“羋”姓的磚頭上推測,秦兵馬俑墓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羋月。于是蔣老師查找了羋月的生平,發現她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為秦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且她活了70多歲,有足夠的生命長度來承載這段歷史。她在忠于歷史大事件的前提下,把伍子胥和申包胥的歷史故事融進在羋月和黃歇的虛構里,情節更顯豐滿。
蔣老師攢著所有的才氣等著變美好,她最終等到了羋月,180字的羋月史記被寫成了180萬字的小說,精彩紛呈。
末了,是讀者向作家提問環節。其中,一個父親提的問題是:我的兒子是個10歲的小男孩,我想請問蔣老師,如何把他培養成作家?
在座的所有讀者都笑了,因為大家都明白,作家可遇不可求,固然后天努力必不可分,天賦卻是起了決定性的因素。任何的急功近利都可能會毀了當作家的潛質。我托著腮幫看蔣老師如何回答這個父親。蔣老師微笑著,很平靜地說:“多讀書,多積累。”
很樸素的一句話卻化解了這位父親的尷尬,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攢著所有的才氣等著變美好!無論這孩子能不能成為作家,多讀書,總差不了!
類似的對白我聽過很多次,記得一位全國很知名的作家給與會的青年作者講座時,曾經很樸實卻很激勵地說:看著你們明亮的眸子,為文學燃燒激情,我很感動。你們就是當初的我,一直寫下去,你們終有一天會變成我,甚至會超越我。
因為在賓館同住一層,有一天早上,我和這位作家在走廊上遇見,他鼓勵我說:“小金,你很有才氣,一直寫下去,讓作品替你說話。”我心中漾起淡淡的幸福感:攢著所有的才氣等著變美好!
萬丈高樓,從地基開始。干任何事不都一樣?積攢很重要,聚沙成塔,聚河成海,沒有作品之前,所有的空談只能如那位父親一樣引來尷尬的笑聲。
五四青年節,我參加瑞報悅映沙龍的周年小慶。朋友們讀《我們的圈子》,把大家帶入了無盡的遐想中去。我很慶幸,也在這個以文學名義聚集起來的圈子里。圈子里才子才女很多,大家讀詩,吟唱,聽歌,賞曲,充滿了正能量。才與才是相吸的,不同類型的才氣聚集在一起就變得很美好。
真正的聰明人,不在意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
這個世界,很多不是朋友的人最后都成了朋友。認識之前,只因不夠好,吸不到一塊兒。默默光陰,一直很努力很努力,所以,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那么,攢著所有的才氣等著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