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寅,狂機(jī)內(nèi)有道人身。
窮苦已經(jīng)無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
若捉物,入迷津,但有纖毫即是塵。
不著舊時無相貌,外求知識也非真。
日出卯,用處不須生善巧。
縱使神光照有無,起意便遭魔事擾。
若施功,終不了,日夜被他人我拗。
不用安排只么從,何曾心地起煩惱。
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
坐臥不知原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認(rèn)聲色,覓疏親,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擬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
禺中巳,未了之人教不至。
假饒通達(dá)祖師言,莫向心頭安了義。
只守玄,沒文字,認(rèn)著依前還不是。
暫時自肯不追尋,曠劫不遭魔境使。
日南午,四大身中無價寶。
陽焰空花不肯拋,作意修行轉(zhuǎn)辛苦。
不曾迷,莫求悟,任爾朝陽幾回暮。
有相身中無相身,無明路上無生路。
日昳未,心地何曾安了義?
他家文字沒親疏,勿起功夫求的意。
任縱橫,絕忌諱,長在人間不居世。
運(yùn)用不離聲色中,歷劫何曾暫拋棄。
晡時申,學(xué)道先須不厭貧。
有相本來權(quán)積聚,無形何用要安真。
作凈潔,卻勞神,莫認(rèn)愚癡作近鄰。
言下不求無處所,暫時喚作出家人。
日入酉,虛幻聲音終不久。
禪說珍羞尚不餐,誰能更飲無明酒。
沒可拋,無物守,蕩蕩逍遙不曾有。
縱爾多聞達(dá)古今,也是癡狂外邊走。
黃昏戍,狂子施工投暗室。
假使心通無量時,歷劫何曾異今日。
擬商量,卻啾唧,轉(zhuǎn)使心頭黑似添。
晝夜舒光照有無,癡人喚作波羅蜜。
人定亥,勇猛精進(jìn)成懈怠。
不起纖毫修學(xué)心,無相光中常自在。
超釋迦,超祖代,心有微塵還窒閡。
廓然無事頓清閑,他家自有通人愛。
夜半子,心住無生即生死。
生死何曾屬有無,用時便用沒文字。
祖師言,外邊事,識取起時還不是。
作意搜求實(shí)沒蹤,生死魔來任相試。
雞鳴丑,一顆圓光明已久。
內(nèi)外接尋覓總無,境上施為渾大有。
不見頭,又無手,世界壞時渠不朽。
未了之人聽一言,只這如今誰動口。
作者簡介
志公禪師即寶志(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齊、梁時僧,又稱“寶志”、“保志”、“保公”、“志公”。俗姓朱,金城(在今陜西南鄭或江蘇句容)人。年少出家,參禪開悟。劉宋泰始年間(公元466年—471年),常往來于都市,居無定所;口中有時吟唱,頗似讖記,眾人爭問禍福,所言均驗(yàn),稱為“神僧”。齊武帝以其惑眾,命拘捕入獄;然日日見師散步街頭;及查看獄中,則師仍在牢房打坐。齊武帝聞悉此事,請師入華林園供養(yǎng),禁其出入。但師并不受其約束,仍常來往于龍光,凈名,興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國,始解其禁,并尊奉為國師,時常長談,請開示法要。師于梁天監(jiān)13年(公元514年)12月圓寂,世壽96歲,敕葬于金陵鐘山獨(dú)龍阜,并于墓旁建開善寺,謚號“廣濟(jì)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