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我的父母兄妹,
卻讓每頓飯都合口味,
你不是我的老師同學,
卻讓每一天都同作息。
入學前很久你已來校,
畢業后不久你便離開。
多年后我已忘記了你,
卻仍記得你做的飯菜。
“咱們學校有兩個食堂,一個在西北的角落,靠著操場,飯菜比較好吃,大家基本上都去那邊吃。另一個是東邊的小食堂,也叫教工食堂,不過因為飯菜比較難吃,所以教職工一般都是端著碗到西北那邊的食堂去吃。” 于化然向繁星燦和風無期介紹著。
走路不到三分鐘的時間,他們就來到了食堂門口。一路上從學校主樓的大路走過來,人流基本都在往食堂這個方向涌。
他們掀開食堂門口的簾布,里面好不熱鬧。因為那會兒正是吃早餐的高峰期,所以三人只能在剛進門的地方排隊。
整個食堂在學校是單獨的一間屋子,約莫有五六十平方米,是一層拱房的形狀。布局也非常簡單,就是剛從南邊進去兩米的地方有個圓形內門,然后就是左右兩邊按二八比例分作了廚房和大廳。
廚房主要是灶上的陳阿姨一家人給全校師生準備飯菜的地方。一家四口人,五十歲左右的陳阿姨和自己的丈夫,以及二十五六的兒子和兒媳婦。陳阿姨和兒媳婦主要負責切菜炒菜、揉面和一些細活,楊大叔負責挑水、燒柴火,楊大哥主要負責買菜和幫襯協調。一家四口人可謂分工明確,到飯點的時候總是忙得不可開交,但總是顯得井井有條,從不慌亂。這當然也離不開陳阿姨這個總指揮,她負責統籌全局。
外面客廳則擺了三張圓形大桌子和圍著桌子的幾條長板凳,和教室里的板凳是一樣的。大廳的東南角上掛著一個四十寸左右的大電視。大多時候,電視的頻道是被固定在CCTV5的,因為男生們都喜歡看各種球賽,尤其是NBA。
還在外面排隊的時候,繁星燦和風無期就聽見里面嗡嗡的說話聲。進了里門才發現里面的大廳里面站的全是人,還有一個桌子因為地方不夠直接被架起來靠在墻角了。
“哇,人好多。” 風無期禁不住感嘆。
“這還不算最多的時候。大部分時候,很多同學都是夾了饃然后蹲在問外面的沿臺上吃的。” ?于化然解釋到。
排隊不到兩分鐘,前面就過了十多個人,不得不佩服陳阿姨和兒媳這服務的速度。廚房面向大廳的白墻上開了三個窗口,有兩個窗口是李阿姨和兒媳再給學生們夾饃,另外一個窗口是楊大叔在給同學們盛飯。
于化然夾了兩個饃,要了一碗飯后,端著盤子找到其中一個桌子附近的空地站著吃飯了。繁星燦和風無期同時來到了陳阿姨負責的窗口。
“阿姨好,我要……” ?繁星燦透過窗口看著里面案板上放著的七八個洋瓷盆里的菜眼珠子差點掉出來。
只見其中幾盆菜熱氣騰騰地冒著撲鼻的香味,其他幾盆是涼菜。因為之前在家爸媽不在的時候也偶爾做飯,所以看得出那兩盆土豆絲切得非常細膩,需要非常好的刀功才能達到那樣的水平。他心里尋思著:“要是自己切這么多菜手可肯定要廢掉。”
“小兄弟,你兩是新生吧。” 陳阿姨對著抓耳撓腮的繁星燦和站在一旁的風無期說。
“阿姨,你怎么知道我們是新生?” 風無期好奇地問。
陳阿姨臉上露出了溫和的笑容,不緊不慢地說:“學校里雖然有上千號學生,但是我基本上認識每一個人,因為大家都來我們這里吃飯。”
“啊,這樣啊,陳阿姨,你真厲害啊。” ?風無期驚訝地張著嘴巴。
“阿姨,不好意思,耽誤了后面同學,給我加兩個洋芋饃吧。” 繁星燦恍惚了半天,看著后面黑壓壓排著的隊伍,要了兩個饃一碗飯就過去找于化然了。
“灶上地方小,高峰期可能沒有位子坐。你們就跟自己家一樣,隨便找個地方,也不要怕弄臟,飯后你楊叔叔會統一清掃的。” 陳阿姨邊給風無期夾饃便說道。
繁星燦把五毛錢一個的白面饅頭捏在手里,土豆絲被饃夾著流溢出一些燦黃的油汁,他張開嘴咬了一口。“嗯,真香~”
陳阿姨和風無期都看著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