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師開示:
吃肉喝酒算不算殺生?算不算放縱?
鼎然答:嘴若吃肉喝酒心中必有貪念,因貪生愛,愛即是酒肉,只是表現在外相而已。這都來自沒有守好眼根和鼻根以及舌根所致。若眼見肉心有感觸即反應就應當馬上覺知,覺知即出離了對眼見肉所生反應的狀態即能安于無想。此時,因心不在緣觸則不生愛貪。愛貪不生無有放逸,無有放逸得心解脫。解脫於外在的色相、解脫於內在的觸受,內外解脫即是不受苦果得心安逸。此時,你還喝酒吃肉么?可能嗎?何故?因心不緣外色,不緣外色即不入,內心安于寂靜即不出,是名超越劫濁,不受三世輪回,應當如此修學如此修習如此修證,堪能圓滿菩提道果,所做已作,不受業劫。
在家人怎樣學佛?
鼎然答:我不說在家人怎樣學佛,我說在家名為六根時常放逸。若六根堪能安于寂靜即是出家即是學佛。是故,在家者,常受六根滋擾不得安逸。在家者,不能安于內心寂靜,所以時常放逸於外不得安穩。在家者,常受六根隨意使喚,不能自在本心,所以面臨外色總是沒有定力無法抵御各種誘惑。鑒于此,在家人如何學佛?我看調伏六根是為關鍵因地,次第降服六根散亂是為第一修學善因。若連六根都不能調伏,請問世間人活著還有什么自由可言?
外相很重要,若沒有外相我們很難悟道。
鼎然答:因分別生外相,外相即是分別。倘若你認為沒有外在就不能悟道或至少很難悟道的話,請問你是如何知有外相的?若沒有眼,若有眼無有色,若有眼有色而不緣合,若有眼有色也能緣合而無有心識作用如何知有外在?所以,你認為的外在實際上是合和緣生本來不真。拿著不真之心要說有外有內豈不愚癡?所以,外在重不重要?我看不知不明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重中之重,而不是外在是否重要不重要。
理不明如何修行?
鼎然答:理不是理,是事行若現,而非真有一個所謂的理供你去明。
鼎然答疑:
弟子問:觀、思維有何區別?師父請您開示
鼎然答:觀,就是透過名色挖根本。思維,就是意識作用時所產生的種種分別。
弟子問:師父,什么是神識出離法?什么是幻身術呀?
鼎然答:神識出離,就是不沾不念不愛不染。
幻身術,就是知六根盲區而不道破堪能作用不受遮擋。
弟子問:師父,到底什么是因果?因果的真實意是什么?請您開示。
鼎然答:十二因緣即因果相,因一念妄動幻生諸行即是因果。因果,因果,就是苦啊苦。善因善果就是樂啊樂。
弟子問:師父,什么是六根盲區?
鼎然答:六根盲區,指的是每一個根都有它本有的盲區,我們世人不可能發現,唯有進入大定方可捕捉。
弟子問:不知不明就是因果啊
鼎然答:若不知不明是因果,即已知,應不受因果。何故還在因果中?所以言說不知不明者,的確不知不明。
弟子問:師父,如何調伏六根呢?如何降伏六根散亂呢?
鼎然答:如何調伏六根,請遵循一個修行儀軌:眼見色生眼識,眼識因緣有觸受。因觸受生喜愛,彼此粘連有生死。
弟子問:師父,那業力背后的真實意也是一樣的嗎?
鼎然答:業力沒有真實性,況業力背后即是妄想。即成妄想,必有需求疑惑泛濫,是故凡夫心就這樣永無休止地誕生種種疑惑啦。
鼎然開示:學的多,不如理的明。理的明,不如修的正。修的正,不如證的直。證的直不如不理不修不證。
弟子問:師父,如何遵巡修行儀軌呢?
鼎然答:遵循修行儀軌,就是次第修習。也就是從眼耳鼻舌身意開始覺知,觀察,洞察。
觀察眼見色,心有沒有反應?……乃至意生想,識有沒有境界。
鼎然開示:真修好于空談,明理好于揣摩。然而,真修再好,明理再透,不如調伏六根更是殊勝。何故?六根安止,識從何入?色從何入?法從何入?
弟子問:師父,何為覺知?如何觀察?如何洞察呢?
鼎然答:覺知,就是發現自己;觀察,就是認識自己;發現什么?_?發現六根放逸不止;觀察什么?_?觀察放逸是苦終究不真。
弟子問:理明若不修證,有何果報?
鼎然:理若明,明的絕不是理而是識得之心即是覺。理若能明,如同拿著煙霧當遁甲沒有差別。何故?一切理為不明者說,一切理為愚癡者言。理來自對不覺者所生方便善相。若世間凡夫心無諸妄,不顛倒眼目,如來何必苦口婆心要說種種教義?所以,世間人要說明理其實又掉進知見當中成為意識再次宰割的玩偶而已。你看看如今所謂明理的人有幾個拿得穩站的直?鼎然在這里只能告訴你一句話:與其癡迷明理以為見性不如放下明理的身段好好從六根開始次第修習更是踏實。
聽說見性后什么都俱足了?
鼎然答:是的。一旦見性傻子也智、癡子也慧、瘋子也悟,騾子也覺。唯獨鼎然遠離此等迷子,生怕傳染一并瘋狂。我只能告訴你:見性見性,關鍵是他們拿什么見?這個很重要。若拿貪心見,也能見性。只不過見的是貪心;若拿真心見,即是真心你還見啥?若拿無想無相無住無念無取見,豈不愚癡?何故?即成無相無念無取,何必去取去念去想一個所謂的性可見呢?如此說來但凡見性后認為什么都有的人實際上就是在向世人公開驗證一個結果,折騰到最后一定是有回報的!至于什么樣的回報,垂死掙扎的人都知道最終想要什么而已。
難道知實相,知其是苦就行了嗎?就是六根安止嗎?就可該分別還分別,該放逸還放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