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翻看朋友圈,都會有無數朋友在轉載各式各樣的文章,而大多數文章就像是杰克.坎菲爾德先生的心靈雞湯,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和無處不在的壓力中,透過這種激勵味十足的文章感受“語言藝術治療”的魔力。
而雞湯喝的太多,難免也會有難以消化的時候。今天我就看到一位媽媽在朋友圈面對當下雞湯式的教育方法和現實中的學校教育沖突產生了不良反應,這位媽媽寫道:“家長每天都在現實與心靈雞湯的沖突中陣痛,家長需要堅持自己認準的原則而不讓孩子無所適從。然而堅持不易,剛喝完湯,學校qq群就有各種表揚和批評,如果堅持你認準的原則,那么只能忽視和自我安慰一番。”
這位媽媽說的我太能理解了。兒童的早期教育一直以來是我研究的方向,眾所周知兒童的早期教育對兒童的一生都起著基奠的作用,而六歲之前,是一個人的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很多媽媽在孩子小時候就費盡心思學習育兒經驗,孩子的成長狀態也讓很多媽媽小有成就感,可一上小學很多理想式的教育就在現實版的小學教育體制前敗下陣來。
在我的女兒沒上小學前,我也曾經一度理想過,也會自作聰明的給很多媽媽灌雞湯,哈哈,有些過來的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文文,等你的孩子上了小學,你就知道感受了。”雖然在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沒有太過嚴重的挫敗感,但是那種理想教育與現實教育的沖突還是有的——
比如說:一年級的時候沒有作業,知識點對于女兒來說還算比較簡單,我當時覺得上小學孩子適應得不挺好嗎!但現實是:期中考試之前,一聽寫,我的天哪,完全不會!口頭上的簡單和筆尖落在紙上的會完全不同。于是開始抓狂,每天晚上都要默寫到很晚,遇到每次都犯錯的地方還要讓她多寫幾遍……
再比如說:孩子的數學口算基本每次全對,當時長出一口氣,還好不會像語文一樣不會寫!但現實是:老師找家長,說孩子口算太慢,每次都是最后幾個完成的!于是開始天天練口算……( ̄┰ ̄*)
我也曾抓過狂,也曾把女兒狠狠地熊哭,但是一次次糾結和痛苦過后,我還是決定調整自己,慢慢找出女兒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去學習。
首先對于小學基礎教育我完全不在行,對于剛入小學的孩子來說哪些是知識點,哪些是附加題,在我沒弄清楚的情況下會一并加給孩子,這是我的問題。后來又慢慢了解到女兒是7月底的生日,基本就是班中最小的孩子,很多比她大將近一歲的孩子輕松可以完成的事情,對于女兒來說似乎需要費一點力氣……當我了解清楚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意識到要以女兒本身的情況出發去要求和幫助她。過程我就不詳述了,但是在過程中,我始終感覺“學習興趣”是第一位的,讓她感覺到自己學習還不錯也很重要,也就是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有自信。
我開始調整自己,面對學校的要求,老師的建議,到女兒這我都會先考慮女兒的自身情況,并且我從來不求“好”結果,老師吩咐的任務我都讓女兒自己完成。
比如老師要求畫的畫,雖然我是美術老師,但是我從來不參與學校布置的任何作業,不是我不負責任,只是我覺得女兒自己完成的才更有意義;比如學校的各種表演活動,我也從來不會特意為她準備什么,都是她自己想參加,然后自己準備,雖然有的時候準備的節目很雷人,我們也會樂在其中,并非常樂意去為她捧場和鼓掌;包括最近一次的英語表演,女兒為了能獲得一次上臺的機會,自己報名參加,曲目是她平時看動畫片學來的主題曲!
每當我看到這些網絡上傳播的教育雞湯文,仍然很熱烈的為他們鼓掌,我們需要理念的指引,但同時雞湯里面畢竟沒有肉,很多現實問題都需要我們通過實踐得出經驗,然后再慢慢消化吸收。更何況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我們也不能只喝下有營養的湯而不顧及是否還要長身體這個問題吧。
而我們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教育方法的問題,而就像這位媽媽說的,是難以在兩者之間平衡。
今天去上課的路上聽了戈登的《pet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我前陣子買了卻一直沒有時間看,今天聽來感覺書中第二章所講的很內容正好解決了這位媽媽現在的苦惱。而我當時給予她的答復也和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接近,如果往后再聽,發現我的有些觀念還是需要慢慢更新,文火慢燉,我相信自己所熬制的雞湯會更貼近女兒的生活和心靈。所以不論怎樣的雞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想要提高這個營養價值的品質,那爸爸媽媽自身的學習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加強。
至此雞湯帶給我們的安慰以及應試教育帶給我們的緊迫感都是我們真實的感受,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孩子沮喪時給予安慰,孩子忘形時給予建議,我仍然很雞湯,但是我在熬制屬于自己的心情雞湯。
任何事情都不止存有兩面性,不僅是教育,人本身就是復雜的產物,面對沖突的時候,做安于當下的事情,接受當時當刻的心情就好!至于遠大的目標,在我們心底本身就不可能釋懷,所以不必擔心安于當下就會失去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