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看到了張靜芳老師的筆記,自愧不如,但還是把自己的筆記發出來以作記錄,向優秀的老師學習!
1:養育孩子的起點是什么?
真相:養育的起點是了解孩子和理解孩子。
1歲的孩子-爬行動物
2歲的孩子開始有情感了:情感腦
3歲的孩子開始有:理智腦(孩子打別的小朋友是因為孩子有話說而不會說;偷東西的孩子,是所有權歸屬的問題,他分不清別人和他的關系;玩兒手機的孩子都是幸福感不夠強的孩子)
磨蹭是孩子懲罰父母的一種方式。
2:系統化浸泡式的學習成長(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國家興亡,我的責任
3:宏觀上看待孩子的成長,微觀上解決孩子當下問題
一、0-1歲心理及行為
1、保證乳兒生長發育的營養
2、滿足乳兒的情感要求-------多撫摸孩子,多和孩子一塊兒洗澡,多和孩子發生肢體接觸。爸爸愛媽媽,就能給胎兒提供一個很安全的子宮環境。
注:0-1歲乳兒父母要多撫摸孩子,否則孩子長大后會得皮膚饑渴癥(孩子長大后容易早戀,容易墻頭草兩邊倒,容易沒主心骨)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開全到娩出
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
容易多動、怕黑、情緒不穩定
3、經常與乳兒進行交談(電報語言)
拿電報語言進行造句:如孩子說爸爸,爸爸說:寶寶,爸爸一會兒就下班了。/亮晶晶,滿天星。/多給孩子說廢話。
不愛說話的父母養大的孩子,跟孩子日后語言發展有很大關系,聲情并茂給孩子交流。
4、重視感官功能與動作的訓練(全家爬行:這是最好的訓練方式)
5、減輕分離性焦慮
快問快答:
[if !supportLists]1、[endif]兩歲多的孩子一點都不認生,這樣好嗎?
答:好得很,家長只需要注意安全,別讓孩子被抱走了就行。
[if !supportLists]2、[endif]兩歲多的孩子碰到生人哭鬧不安?
答:家長沒有培養孩子的社會功能,提升孩子的格局:可以朋友聚會(兩對夫妻分別帶著孩子在其中一個家里聚餐),帶孩子去游樂場玩兒(在蹦床的過程中加強她的自我保護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的能力),也和家長的性格有關(家長封閉、內向不愛說話也會影響孩子)。
幼兒園街道孩子,不要立即就走,帶著孩子去認識小朋友、交朋友。
[if !supportLists]3、[endif]孩子睡覺喜歡捏媽媽耳朵,這正常嗎?
答:正常。
[if !supportLists]4、[endif]孩子上一年級突然對媽媽發脾氣?
答:是因為孩子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反彈。
5、4歲的孩子總喜歡爭第一?
要么是讓老人帶大的,要么是家長特別溺愛孩子的,如打牌故意讓孩子贏,所以孩子輸不起。
6、6歲男孩比賽贏不了的時候就退縮,不玩兒了?
答:溺愛孩子,還有就是欠缺支持力量,家長肯定說:你勇敢點,你努力點,這有啥呢?往前沖就行了,反映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覺得自己沒本事。
當孩子退縮的時候,你該怎么做?(流程)
[if !supportLists]1、[endif]肢體語言先行+穩定孩子的情緒,比如拉著孩子的手,或者抱著她,蹲在那兒扶著孩子的雙臂,說:可以啊,乖乖啊,你不想在這兒咱可以先回家,孩子,你晚上想吃啥?我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給你準備。
[if !supportLists]2、[endif](調整認知)問孩子:下一次再有類似的事兒的時候,你是不是還準備回家?給孩子幾秒的思考時間
[if !supportLists]3、[endif](勇敢做選擇)你之所以退縮,是因為咱不經常參加這個比賽,咱不熟練,如果這次參加了失敗了,那下次咱再參加的話,即使失敗了咱也干不砸,因為咱有過一次經驗了。
張敏老師分享: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人的一生貴在有:貴人相助,高人指點。
海勇導師分享學習力(6-12歲):
疫情狀態下居家學習方法:
[if !supportLists]1、[endif]建議在家給孩子設置一個學習專區
[if !supportLists]2、[endif]給孩子明確:學習這件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和孩子溝通:他主學習(以家長和老師為中心)到自主學習(以孩子為中心)
[if !supportLists]3、[endif]根據課表讓孩子定一個各個學科的學習目標
學習是孩子的工作,工作是容不得馬虎的
[if !supportLists]4、[endif]學習是孩子的工作,工作是我們的學習,和孩子同步
6-12歲是孩子的習慣養成階段(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雙減前,我們在培養什么樣的孩子?
1、忽略孩子成績至上
2、經理簡單近乎直線
3、閱讀狹窄只為拿分
4、脫離現實不會生活
三個心理成長的重要時刻:
1、心情不好的時候
2、犯錯的時刻
3、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
雙減后,我們呀培養什么樣的孩子?
1、閃閃發光的人生經歷
2、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3、親自共學的讀書之家
4、煙火氣足的生活達人
教養的4個階段:
小學階段6-12歲:
[if !supportLists]1、[endif]游戲為主過渡到學習為主(間接性、被動性);
[if !supportLists]2、[endif]行為評價過渡到心理評價(客觀性、主觀性);
[if !supportLists]3、[endif]父母管教過渡到自我管理;
[if !supportLists]4、[endif]集合關系從依存性到平行性再到整合性;
[if !supportLists]5、[endif]欺負與被欺負(競爭假設、依戀關系);
快問快答: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馬虎:
[if !supportLists]1、[endif]自己先關了自己那道關
[if !supportLists]2、[endif]把孩子拉回到客觀現實,在哪兒馬虎了
[if !supportLists]3、[endif]嚴重的話建議孩子做一些感統能力的測試,看孩子是不是有生理方面的原因
每天寫一句話總結:知道-----做到-----得到
80后的孩子:關心大于關注
現在的孩子:關注大于關心
張奮贏老師分享學習感受:
凡是小學初中階段注意力不集中的都有0-6歲的時候打斷孩子專注做事的經歷的,比如孩子正在玩積木,正在看動畫片,家長過去:走走走,帶你出去玩兒,來來來吃飯了
分離性焦慮:
1、找一個你能看到孩子,但是孩子看不到你的地方
2、在家里無比給孩子配備一些柔軟的玩具和充滿溫馨的柔軟的家庭氛圍
3、
[if !supportLists]4、[endif]帶著孩子畫一個幼兒園到家里的地圖
1-3歲的心理性行為:
[if !supportLists]1、[endif]斷奶的心理保健,斷奶的一剎那,是孩子徹底和母親分開的標志性行為;(第一次分離是臍帶剪開的一剎那),
科學斷奶:減少斷奶次數和逐漸增加輔食來逐漸斷奶。
[if !supportLists]2、[endif]感官的訓練
3、
培養孩子3個方面的習慣:
1、睡眠習慣的培養:有起床流程,也有睡覺文化:床是用來睡覺的,不是用來玩兒的;營造睡覺的氛圍(音樂、燈光)
2、吃東西習慣的培養:從我不到我做,孩子才知道自己要什么
3、衛生習慣:刷牙洗臉整理物品
4、及時糾正嬰兒期不良的行為習慣(口欲期)
5、孩子是爸爸媽媽的精神保姆,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生理保姆
3-6歲
1、3-6歲要特別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
(1)游戲中的角色;
(2)游戲中的情緒
(3)游戲中的合作與競爭
2、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成長環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在一個吵鬧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人格分裂會出問題。
(1)細小動作的訓練:如鍛煉孩子的手部力量、自己用手工剪刀做手工
(2)數的概念的訓練和培養:如去幼兒園,路旁邊有樹,可以帶孩子數1、2、3、4、5等;
(3)多帶孩子出去做公益、見世面
(4)按流程列算式,是在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3、訓練口頭言語和書面語言表達的能力
4、環境就是道場
6-12歲教養的重點
[if !supportLists]1、[endif]學會學習(提高學習力):課前預習、復習,把會的弄對,把不會的弄會,有問題就要問
[if !supportLists]2、[endif]自我評價:父母和老師要加強對孩子的正面評價的強化
[if !supportLists]3、[endif]學會控制(延遲滿足)
[if !supportLists]4、[endif]同伴交往
[if !supportLists]5、[endif]道德行為
[if !supportLists]6、[endif]共同調節------父母和兒童一起做決定,這是父母監督教育的一種過渡形式(6歲以前父母要求孩子,6歲以后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決定),幼兒期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控制和了解,小學階段改變成父母和孩子共同做決定
讓孩子做家務勞動,做營養午餐,學會修東西
[if !supportLists]7、[endif]袋袋管理法
雙減:減不上進的學生和不學習的家長
6-12歲的最重要的四個方面:
[if !supportLists]1、[endif]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睡前閱讀:主要是家長給孩子讀),家長給孩子讀書更重要
[if !supportLists]2、[endif]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
[if !supportLists]3、[endif]及時糾正不良的行為
[if !supportLists]4、[endif]超級注意情商的培養(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情緒,識別別人的情緒。。。。。。)情商高會有貴人相助。
12-18歲的心理與行為:
[if !supportLists]1、[endif]神經系統發育迅速:還不能從事長時間的腦力活動,容易出現腦疲勞
[if !supportLists]2、[endif]性意識的建立(從12歲開始一定要讓孩子掌握至少一項體育技能)
(1)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倫理,性法律
(2)掌握一項體育技能
(3)和孩子談談性(同性相談),媽媽和女兒談談男人,爸爸和兒子談談女人
3、身體和心理發育不協調,發展速度不一樣
保姆型領導:事無巨細
教練型領導:引導,讓我們自己摸索,自己練習,標準告訴你
保姆型家長:曾經有一段時間,孩子被過分溺愛
教練型家長:讓孩子自己摸索,自己練習,標準告訴孩子,孩子要有敬畏之心
4、自我意識會發生沖突:觀察的自我和被觀察的自我
特別乖的孩子是特別讓人心疼的孩子(外表平靜如水,其實內心暗流涌動)
出生時:看待爸爸媽媽是完美的,慢慢的發現爸爸說話也不注意,媽媽說話也死難聽,和自我意識發生沖突了(理想和現實)
理想自我、現實自我,交往和自我封閉
案例分享:
孩子兩周回一次家,和同學約好去打籃球,沒告訴媽媽,媽媽做了一桌子菜在家等孩子,孩子回來拿了球就走,媽媽看著急了,說孩子:把飯吃了再去把,我都做了一桌子菜,和孩子杠上了,孩子最后一生氣不去了,回屋生氣去了,媽媽坐客廳哭
答:咱現在是解決問題還是你再哭一會兒,培養一個心疼你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吃飯的孩子更重要
生5分鐘的氣,相當于吸5包煙
5、找一個德高望重的良師益友:易染上不良風氣,讓孩子興趣廣泛,給孩子找良師益友:道德、理智、美感
6、獨特的個性
7、情緒易失衡
成功日記:
1、心態越來越平和了;
2、安排好了工作和生活的分工,管理時間的能力增強了;
3、聽了7個小時的課并認真做了筆記,收獲頗豐;
4、睡前給兒子讀了兩篇科學家故事,享受這段睡前閱讀的時光;
5、孩子今天看完了一本《哈利波特》,說很喜歡,要給我分享,由于聽課沒分享成,明天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