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采訪完易仁永澄后,我勾搭了彭小六做社群訪談。這個六哥寫新書很忙那,就把他的美女CEO推薦給了我,這小妮子不得了啊!先看一下她簡介和美貌吧▽
于是縱橫江湖多久的我,果斷見色忘友,把六哥社群訪談的事情晾在一邊,和十七撩起了社群。這個愛總結的美眉居然還整理出一份作業,你們感受一下。
▽
項十七:蔬菜是一個資深社群玩家,有幸被采訪(撩),真是莫大榮幸。奈何目前我們(彭小六)的社群處于基礎籌備階段,暫不做采訪,但我也總結了一份社群規劃出來,偷懶交個作業吧。
一、社群啟動階段
1)社群趨勢
圈層消費時代的到來
場景革命時代的到來
精準營銷時代的到來
2)社群定義
社群其實就是通過某種社交平臺聚集在一起的群體,有相同的屬性和統一的目標。那么社群的相同屬性越強烈,目標也就越精準,社群所產生的裂變價值也就越大。
一個社群必須具備三個要素:
用戶群體必須有相同屬性
用戶群體必須有相同目標
社群必須有自群體運營制度
做社群的目的就是一群人通過相互協作達成某種目標,實現某種價值。做社群要注意的也是這一點,很多人做社群是為了達成自己某種目標而自發建群,并沒有從群體角度去觀察,盡管前期階段社群活性強,但因屬于一次性社群,后期社群慢慢成為冷群甚至死群。
3)社群定位
每個公司與產品都有定位,同樣,社群與其無差,定位是社群的關鍵,一切后期有序的規劃性運營都是圍繞社群定位來做的。
社群主分類:
產品類社群:產品粉絲和忠實用戶,關注產品和品牌(錘子)
同好類社群:追求身份認同型用戶,有身份優越感(十點讀書)
知識類社群:關注自身成長型用戶,看重社群是否有持續干貨輸出(秋葉ppt)
資源類社群:行業精英聚集型群體,主要拓展人脈資源達到合作關系目的(長青會)
項目協作類社群:基于直接物質利益和人脈關系建立的社群(人人都是運營)
混合類社群:以上類型用戶都涵蓋,以行業等所建立的社群,以BD合作為導向的群體
4)社群價值
沒有價值的社群,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內容價值:定期培訓和課程
平臺價值:平等交流、資源共享
資源價值:特殊轉介紹關系及渠道
咨詢價值:不同用戶都可通過資訊改善生活或改良自己的工作模式,且提供價值回復
5)社群參與者維度
需求:相同需求的人很容易就聚一起
身份:用共同的身份標簽去搭建社群。
6)利益點直接導致社群活躍度
每個社群都有它的利益類型,如獲得取信息,幫自己養成習慣,采購好物等。
社群屬性:討論觀點和交換信息
7)建群判斷
不一定有自己的社群,但需要你去找合適的社群,然后跟他們接觸合作,達到你的推廣目標。在糾結如何開始運營自己社群的時候,不如先看看有沒有已成型且合適的社群。我們可以去主動尋找,因為社群里的人特點都是高度相同的,如果找到了對應的社群,就可以直接開始推廣,不需要自己再花時間搭建。
附:我們要意識到社群不一定是要屬于自己,你完全可以和別人成立的社群去進行合作和推廣,只要人群找對,那么合作的效果就不會太差。
8)社群載體
手機端:微信、QQ、陌陌等APP
PC端常用遠程軟件:灰鴿子、putty、QQ、飛鴿等
首次選擇載體要慎重,后期遷移成本會很大,要從各方面功能性考慮
二、社群運營
1)社群運營有三個方面:
有態度的內容——價值觀要明確
圈層化的互動——多層化成員以活動鏈接
共享中互利——社群是否有價值
- 前期:社群運營主要以PGC為主,由社群運營人員負責內容的高效產出,主要維持內容的深度,引導群成員主動進行內容產出;
- 中期:社群運營主要以群成員的UGC為主,主要維持內容的廣度,貢獻社群的流量和參與度,促進用戶使用、培養用戶習慣。
- 后期,復制、落地等(蔬菜補充)
2)可復制性社群所具備的條件
滿足社群 3 個特點:
①社群內有大量志愿者
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人是不拿工資的。因為其他的原因加入到這個社群,愿意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上面。
②社群內很少存在服務客戶的概念
社群不是企業,一邊領導一邊員工,也不是乙方服務于甲方的形式。
社群是把大家放在一起,互相進行協助來達成某個目標。
③社群具備開放屬性
不斷歡迎更多人加入,而不是相對封閉的私有組織。
結合 3 個社群特點定制一套清晰的規則可以很好的協助社群復制。無規則很容易會把原有的社群設計打亂。
3)社群角色
①管理角色:主席、財務、對外副主席、對內副主席
主席:小團隊 CEO (確保社群存活)
財務:財務總監(收集會費、 控制支出,記錄收支情況等)
對外副主席:公關總監(營銷、推廣宣傳、社群平臺維護)
對內副主席:運營總監(內部成員教育)
②社群成員角色:
社群建構師:為網絡社群設置目標,他們規劃網絡社群的未來和影響力方向。
社群管理者:他們監督管理整個部落,和商店的總經理有點像。
付費用戶: 為社群提供資金的貢獻,他們會為社群的發展,添磚加瓦,同樣也是社群建設的晴雨表。
核心參與者:他們經常訪問社群,參與社群活動,他們代表了大多數為社群奉獻的網民。他們是網絡社群最重要的人群之一
潛水者:這個群體是比較安靜,并不積極將他們的觀點分享出來,只看不評論,不表態的。其實他們被激活也是近在咫尺。
統治者:也被我們經常稱著超級用戶的,他們在社群中很有影響力,社群議事中擁有大的話語權和追隨者。
聯結者:他們會跨界參與多個群組的討論,積極溝通。他們是社群的鏈接中心,將不同的群組串聯在一起。
③線下聚會角色:
構建日常活動決策系統,主要來源于社群成員的共同目標,日常活動圍繞目標去設計,每周或月組織線下聚會
主持人:保證場地設備、設備、人員的順利安排
分享人:進行一個主題分享
評論員:根據分享人的表現記錄反饋
計時員:記錄所有人員的工作用時
即興演講主持:準備即興演講話題,邀請現場成員參與
4)玩法:PK 競技
組織比賽,調動周邊社群,在比賽中去認識新朋友。
從線上到線下區域,從市舉辦到省到國家到··· 橫跨所有同類型社群,讓不同分社群參與者互相認識,擴大圈子,覺得社群本身更有價值,也能吸引新人開始對這個社群產生興趣。(肯德基連鎖)
5)群規
社群就是學校,需要招生、定校規、盈利,并且得學會取舍,與時俱進
1、要有準入門檻;
2、要有相同目標;
3、要有長遠目標;
4、線上線下結合;
5、要有一套獎罰制度;
6、要去中心化(互為中心);
7、要有迭代能力(社群可復制性)
6)社群初步變現
1、收取會員費
2、售賣周邊產品
3、社群活動冠名費
4、發起眾籌
5、投資項目(投資看中的創業者)
6、收廣告費(品牌入駐)
7)概括性社群變現形式
1.產品式:以產品為導向,通過對產品的不斷更新來實現變現。
2.會員式:通過收取會費員實現變現。
3.電商式:通過銷售商品實現變現。
4.項目式:通過各種項目協作推出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
5.眾籌式:利用社群精準粉絲特性發起眾籌。
三、數字化運營社群
社群運營的核心是數據化,動態跟蹤用戶數據和行為,借此判斷社群成員的消費趨勢。
蔬菜補充:數據化,就是我之前說過的可視化
參考閱讀:《如何玩轉社群可視化》
數字化運營八大打通:
系統打通
數據打通
流量打通
用戶打通
商品打通
交互打通
交易打通
交付打通
社群成員與社群的親密度要進行數據化,實體化的呈現。可以針對每一個行為數據設置親密度系數,隨著社群成員的行為數據不斷的被收集,親密度將會被量化計算,最終呈現出來。
高親密度的成員:增加社群產品的消費推薦更多新成員、樂于提出產品建議和參與社群運營。快速準確的識別出高親密度成員,對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互動,有益于社群運營。
親密度主要取決于社群參與課程、出勤情況、互動、消費等多個維度。
“學霸”為最高的級別。基本上70%的傳播都來源于20%的學霸社群
四、社群考核
5個考核角度:
1)首次意愿:用戶是否愿意試試這個社群。通過某種方式告訴大家你的社群和具體玩法。
你的社群設計和推廣方法直接呈現效果,記得計算轉化率。
2)投入成本:記錄用戶支出成本。
成本決定對用戶而言社群的價值。
3)續費率:記錄最初用戶數,后期二次續費時的流失數。比例差距判斷社群的模式。
4)轉介紹率:NPS測試(Net Promoter Score )調查你的用戶向他人推薦社群的可能性以做評估
附:NPS 問卷調查,
問題:你愿意將社群推薦給朋友的可能性有多大?
分數范圍:0-10分。
0 分-絕對不可能,
10 分-可能性極大。
0-6分:不滿意的批評者
7-8分:中立被動者
9-10:比較認可的推薦者
計算公式:推薦數減去批評數,除以總樣本數,乘百分之百。
公式中忽略中立被動者,因為他們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推不推薦都行,只記錄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人群。
轉介紹率高于 50% ——還不錯那你就70% 以上——更加不錯
低于 50% ——危險
通過轉介紹率引發對社群的思考,多數人不推薦基本上基于對社群的不滿意,是否社群模式存在問題,該如何進行改進?
5)成本舍棄:構建升級系統,用戶級別越高,越難舍棄現有級別及社群同伴,離開成本大降低流失率。
從這5個方面,來考核你的社群是否存在問題,當然不局限于此。
五、小結
取勢、明道、優術。定位定戰略,推薦書《平臺戰略》 。其一自發式社群運營,其二為多平臺合作共贏,根據自身情況抉擇。
品牌社群的關鍵在運營,服務的過程中更要注重運營的規劃、資源投入、人力投入、活動策劃、社群氛圍、社群溫度、社群發展節奏等
給你的用戶一個社群,互相了解、理解、收集他們的需求,滿足他們。每個自媒體人都要創建一個自己的社群,不論大小,重在有溫度的鏈接。當你與社群一起成長的時候定會彼此間獨特的記憶。
項十七:菜哥,我的總結如何?
蔬菜:妹子,今晚有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