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統籌:www.duleme.cn
作者:馬克週
?
本文沒有書單,但有推薦
《深澤直人》(無印良品的設計顧問,這一本是他的作品集)
23點多一點,老羅在10月18日的手機發布會結束了。36氪幾乎是在老羅宣布“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后1分鐘內就在微信上推送了詳細的發布會介紹,盡管只是對發布會要點的信息還原和簡單分析。虎嗅網等其他科技媒體也緊跟其后。這等效率,足以體現這場發布會的熱度。
3個多小時之后,羅永浩和他的錘子科技用3個系統級高效率功能更新,交出了一個軟件驅動手機公司這一年的答卷。
發布會看到一半的時候,基本就明白了,過去一年錘子手機軟件層面的核心攻堅方向就這兩個字,“高效”。上面提到的3個最主要更新,每一個都是奔著“提高效率”這塊黃金寶地飛奔而去的。訊飛的語音輸入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且不說錘子科技的Smartisan OS第一版推出時就已經內置了訊飛語音的服務,退回到7、8年前的PC時代,我們就已經開始在笨重的筆記本上用“科大訊飛”的語音軟件了。
“Big Bang”功能優化了以往手機上蠢笨的文本復制方式,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深有感觸的一個情景:要在狹小的手機屏幕上選定某段文字里的某一行,那操作讓人不禁抓狂。Big Bang功能將一段文本“炸”成一個個隔開的單詞塊,就像標簽一樣,其實其邏輯就是在手機屏幕上盡量放大可觸摸操作的范圍,讓“胡蘿卜”一般的粗手指也可以輕松摘出需要的文本。
而對于“One Step”功能,虎嗅網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
……實際上在新OS上,在屏幕的側欄添加了很多App的快捷入口,有點像Mac的Dock,但有所不同的是,這些快捷入口并非打開App,而是直接打開App中的某個功能。
——《羅永浩在最后說:請朋友們不要擔心,我還可以活蹦亂跳地走下去》
那感覺其實很像我們平時在電腦上將文件拖動到回收站的動作:按住不放,拖進回收站。設計團隊把很多類似回收站這樣,有特定功能的模塊放進側欄:拖進“朋友圈”模塊就是發票圈;拖進“QQ”模塊就是給好友發信息;拖進“郵件”模塊就是把文本或附件放入待發送的郵件里,等等等等。
然而正如產品總監朱蕭木那句大實話說的一樣(大意):“有很多很優秀的產品沒有我們會忽悠(老羅說他會為用了‘忽悠’這詞付出代價……),所以他們的產品盡管非常好,但知名度不高。”從我身邊的真實情況來看,很多人已經在看到發布會上語音輸入的演示后第一時間下載了訊飛輸入法。作為營銷界的翹楚,老羅絕對是友商們眾多廣告營銷方案中“性價比”最高的一個,哦不,確切的說不能用“性價比”這詞形容,因為老羅的宣傳幾乎是沒有成本的:免費、高到達率和高傳播速度的營銷和背書;以及數十家在線直播平臺,有如“矩陣”一般的媒介渠道。
發布會上有個小插曲。朱蕭木聊完軟件層面的幾個更新后,埋了個伏筆,要把話筒交給另一位“產品經理”。從他走下舞臺,到另一位“產品經理”上臺,經過了將近一分鐘的等待。這個伏筆顯然“搞砸了”,因為這位“產品經理”——就是羅永浩本人——不止和朱蕭木的交接時間點嚴重錯位,而且上臺后發現,導播還把PPT給錯了。此時,如同我們在過去十多年里羅永浩的數次演講中所見到的(尤其是做手機前的那些),他又一次完美地把現場失誤變成將觀眾氣氛推向高潮的包袱。我想起他在某一年“一個理想者的創業故事”演講開始前那句經典臺詞——
“你們鎮定一下,我要出來了。”
在和粉絲們的狂歡中,老羅再一次抖了個機靈,轉身走下舞臺——“我再重新出來一次,假裝剛才什么都沒發生。”文字無法還原那種現實扭曲力場的震撼效果。我只得相信,這大概是華人世界里最精彩的圓場,沒有之一。
看到這,我知道你們想說什么——因為朋友圈有位朋友已經很真誠地對我說了:“你已經被老羅洗腦了。”作為一個從2004年就開始聽“老羅語錄”的人來說,不被洗腦恐怕有點難……不過朋友的話倒是讓我意識到一點:盡管我一直嘗試從客觀角度看待羅永浩和他的產品,可是由于對這個人的講話方式過分熟悉,每一個停頓和節奏變化,都被我主觀地理解為“精彩的包袱”——而在外人看來,可能只是一句沒什么特點的話而已。如同那個朋友說的,“(老羅)說話太平,聽到最后容易走神”。
因此不難想象,在這種過分熟悉所導致的情感偏移的影響下,如果夸,我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出“客觀>主觀”的評價。
所以,今天來說說我的擔憂。
整場發布會在軟件層面的介紹,基本如上圖。這種對高效率功能的格外推崇,令我有種不安。盡管在現場演示中每個人都看的如癡如醉,但老羅所標榜的效率,真的能夠實現嗎?
從2014年錘子科技的第一部手機上市到現在,我用了兩年Smartisan OS。對于“九宮格”的設計,我是感觸是這樣的:一方面,它提高手機桌面整理效率,另一方面,放大App圖標,以體現錘子科技對擬物化設計的推崇態度。重點聊聊“效率”,因此關于“擬物化”風格的看法暫且不表。
“九宮格”設計在效率提升上最大的貢獻體現在對桌面圖標位置的重新排放上。比如我想把不同窗口里的幾個圖標一口氣放到同一個九宮格窗口里,在Smartisan OS上非常方便。設想我們在iPhone上做類似的事:把幾個不同圖標拉進同一個文件夾里,需要一個個來,確實要慢點。
四指滑動換壁紙、九宮格瞬間變三十六宮格;以及很多位于App內的交互設計創新,也同樣令人眼前一亮。盡管在最初使用過程中很愉悅,用過一兩年后,有一個感覺卻越來越明顯:其實,Smartisan并不比iPhone方便多少。
Smartisan OS確實在便捷度上考慮了更多,操了更多心;但iOS系統靈敏快速的反應是Smartisan不能比擬的。二者平均下來,錘子的效率優勢幾乎不在。
到了今天,我已經把iPhone改為了主用手機,就是因為靈敏、快。這略顯諷刺,因為“效率高”一直以來都是Smartisan OS交互體驗設計的主要原則之一。號稱從蘋果陣營中轉化了最多用戶量的Smartisan,仍然抵不過更快捷的iOS迭代與更高的靈敏度。
這樣比較其實有些不厚道,因為其核心差異并非軟件設計——而是硬件是否過硬。但這就是不如意的現實。
因此,當18號發布會上,新功能更新發布后,驚艷之余,我仍然不免擔憂。即使搭上安卓手機陣營最高配置的“列車”,受限于錘子科技的技術實力,Smartisan OS能做的只能是解決具體痛點,使出渾身解數令自己的解決方案驚艷而看上去完美。沒有質變性的技術升級,加上開放的安卓系統注定“越來越慢”的天生劣勢,Smartisan OS今天的驚艷,能夠助它在白熱化競爭的手機市場上走多遠,仍然是未知數。
錘子手機是我見過最用心的、最有設計感的手機,不論外形,還是軟件。但這不足以讓它成為一個合格的大眾暢銷品。在發布會上,老羅借他人之口打了一個比方(大意):“以前的錘子手機,就像PC時代早期,當586電腦已經成為頂配時,有人絞盡腦汁,使勁渾身解數做出一款NB的486電腦,并且以此向586陣營發出挑戰。”智能電子產品的世界,技術創新才是硬道理,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年谷歌眼鏡出世時震動了全世界,為什么全觸屏的iPhone手機在2007年第一次出現起到今天,改變了所有人對手機的理解。
錘子手機真的非常努力。它就像龜兔賽跑中的烏龜,在兔子睡著時奮力趕上,并且在某些方面明顯超越了對手。只不過對它而言,要想第一個沖到終點線,只有兩種可能:要么兔子永遠不要醒來,要么烏龜把自己變成另一只兔子。
發布會上的老羅格外自信。這自信似乎讓我看到了做手機之前的那個羅永浩。趁你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年輕人,盡早把自己變成那只兔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