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回去的路上,看見三五個老大媽、還有一個老大爺和一個孩子。
然后其中一個大媽特意試了下小孩子的手扶滑板車,試了一會,感覺不行,小孩子就認真的說:“你騎不行的,小心摔倒了!”。
本來是小孩子關心人的表現,然而一群大媽卻認為是一件好玩的事。然后就開始說小孩子說話像個小大人一樣,特別好玩。還特意又舉了一個例子:小孩子上次在路上騎車的時候,也讓她小心。并且描述得繪聲繪色的。
聽到這里,雖然只是一件小事,我就有一股感同身受的時候,小時候我見過這樣的事情太多,感覺她們的笑聲中,我的感覺是深深的“諷刺和嘲笑”,導致我現在還不太感表達感情。然后聯想到現實,感覺到中國式的家長從來就不懂得尊重小孩子。
?以下是我想到的幾個方面:
一.? 不重視小孩子的話語
小孩子剛開始學說話,表達感情,表述事情的時候,表現不好的時候,得到不到指導,從而被大家嘲笑,像剛才那個小孩,表述的很好的時候,也是獲得一頓“嘲笑”(小孩子畢竟分辨力弱,比較敏感的孩子就認為是嘲笑,而不是表揚)。一般小孩子不太懂得的時候,一頓莫名的笑聲,可能就抑制了孩子表達的欲望。
個人認為:一個人最大的 權力就是話語權,而從小不重視小孩子的話語權,這是一種變相的剝奪他們的權力,打壓他們的天性。所以應該尊重并認真對待孩子所說的話,而不是全當成“童言無忌”。
二. 不重視小孩子的感情
小孩子有時哭鬧,是小孩子一種情緒的體現,但是有些父母從來不懂得尊重他們。例如:小孩子,有些家長就說“閉嘴,不許哭。”但是有時感情這種東西怎么能控制呢,小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感覺,會造成長大是情感認識困難。
為啥中國現在越來越多的單身人士,我感覺這也是其中一個方面導致,大家對自己的感情不能夠正確的認識,本能的會壓抑自己心動的感覺,每次等到自己后悔的時候,機會已經從錯過去了。所以應該積極響應孩子表達的情感,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情感。
三. 不重視小孩子的選擇
人生其實就是一道一道的選擇題,但是中國的父母從來就不是也引導孩子去選擇,而是直接給他選擇。只能吃飯,不能吃零食。只能的讀書,不能玩游戲看電視。有時甚至孩子買衣服的時候, 也不給他們選擇的權力。其實父母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引導孩子,在零食和主食直接做出一個合理的選擇,在看電視和做作業之間,做出合理的平衡。
再好的和好壞的直接不是你直接給出答案,就是對孩子好。人生的道路漫長,還是讓孩子自己學會做選擇題。應該引導孩子做出選擇,而不是直接給他最好的。
最后:我想說的道理就是不要當著小孩子面前,不尊重他們。肆意的“嘲笑”會打擊他們的成長,會破壞他們的認知,會在孩子心里留下一個坑。所有的情感表達都有可能掉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