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一直是中國古代躲不掉的一個話題。每當王朝沒落,民不聊生的時候,總會有一個人站出來揭竿而起,帶領百姓建立新的“天國”。
熟悉太平天國史的人都知道初創期間有所謂的“首義六杰”,分別是“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要想成大事,一個好的初創團隊確實非常重要。
作為創始人的洪秀全,提出了一個絕妙的創業計劃“拜上帝會”,首先說服了兩個人跟著自己干大事,一個是表親馮云山,另一個是族弟洪仁玕。一開始三個人在廣東都收自己的“拜上帝會”,但畢竟廣東處于沿海,鴉片戰爭已經被英國人打開國門,已經有英國傳教士在廣東傳教。洪秀全等人在廣東傳教收效甚微,于是他們索性離開了家鄉,和馮云山一起到外地宣傳心目中的上帝。他們深入內地,到了當時亂糟糟的廣西境內。
洪秀全和馮云山到達廣西紫荊山區,宣傳他們的上帝。他們在紫荊山區發展了一段時間,馮云山一直賣力地宣傳“拜上帝會”,而洪秀全回到廣州想要加入真的教會學習,于是前去會見美國傳教士羅孝全。羅孝全慧眼識珠,一看就知道這小子不是什么好鳥,拒絕了他的申請。灰心喪氣的洪秀全還不知道,在紫荊山區,馮云山展現出了強大的說服能力組織能力,洪秀全自己已經是眾多窮苦民眾心中的偶像了。
廣西境內當時以兩類人居多,一個是當地土著,另一個是客家人。由于經濟落后,社會動蕩,廣西盜賊四起,當地士紳大戶紛紛組織團練,以求自保。當地客家人就處于弱勢地位,現在能有一個“拜上帝會”團結力量,對抗當地團練,于是入會者眾多。“拜上帝會”慢慢變得聲勢浩大起來,不時還會和當地團練引起沖突,發生大規模械斗。
這個時候,發生一件要命的事情,馮云山突然被捕。洪秀全為了營救馮云山,前往廣州,面見耆英。就在這群龍無首,“拜上帝會”就要面臨分崩離析局面的時候,兩個燒炭工人的出現挽救了“拜上帝會”。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楊秀清,他突然渾身抽搐,口吐白沫,跌倒在地不省人事。在人們非常慌張的時候,他用一種非常奇怪的聲音對眾人說話。天父下凡了!他的好朋友蕭朝貴心領神會,也用這樣的巫術,假托“天兄”下凡,兩人就這樣,取代了馮云山成為“拜上帝會”新的精神領袖。楊秀清一方面用這樣跳大神的方式,穩定住了“拜上帝會”,另一方面籌款營救出了馮云山。這對“拜上帝會”幾乎有再造之功,洪秀全自己起的頭也只能承認他倆的合法性。后來的天京事變,禍根就埋于此。
至此,加入“拜上帝會”的人幾乎都是貧苦民眾出生,而韋昌輝,石達開的加入則是給這個團隊帶來了“家富讀書,文武備足”的人才。
韋昌輝和石達開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客家人,家境都算富裕,并且從小受到良好教育。韋昌輝多次參加科舉,屢屢不中。石達開也家境豐厚,年輕有聲望。但是都受當地大戶壓制,在廣西愈演愈烈的客家人,土著大戶之間的爭斗,使得他們幾乎無法生存。為了能夠揚眉吐氣,成就一番事業,兩人紛紛“毀家紓難”,參與到了這轟轟烈烈的“拜上帝會”中。
家境富裕的客家人尚且如此,那么大量窮苦的客家人更是走投無路。“拜上帝會”借此機會吸納了大量客家人,真可謂天時也。
至此,太平天國初創團隊“首義六杰”已經組建完畢。六個人各有才華,各司其職。而他們對“理想”的追逐要遠遠比那些草莽英雄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