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假我,假我既是在外人面前學會了掩飾自己或者說我們學會了在外人面前不自覺的開始了自身的表演,表演自身優秀的一面,展現自身容易被他人認可的一面。
假我也叫人格面具。
當我們戴上面具之后,我們似乎就“換了”一個人,這個人有著大家所期待著的所有優點,沒有任何的缺點,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其實你自己心里知道,這些只是我們自己裝出來的,當別人覺得你很優秀的時候,其實你自己也知道自己有很差的一面,或者說很多面,別人面前你真誠和善,但其實你知道自己沒有什么耐心容易發脾氣。
既然這樣我們為什么又要戴上這個假我的面具,讓真我得到隱藏,壓抑自己的感受呢。因為人生活在社會中,在交往里我們總要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承認,才能顯示出自身的存在感,才會覺得自身是一個有價值感的人,而獲得認同最好的手段,無非是把自身活成大多數人所期待的樣子,所以你變得熱情、友善、優秀、健談,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你學會了隱藏真實的自己,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感受,不允許自己失控,不允許自己發脾氣,不然他人看到自身脆弱的一面,已假我來代替真我。
這個過程也叫印象管理。也就是我們留給他人是怎樣的印象,是好的還是壞的,通常情況下我們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于是我們把自己活成了他人所期待的樣子,你們期待我寬容,于是我就要表現出寬容的姿態,你們需要我無私,那么我就要隱藏起心中的自私,表現出大公無私的樣子,等等,諸如此類。
印象管理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讓他人認同自己,讓他人能夠愛上自己,即使愛上的是假我而不是真實的自己,那也總比沒有來的強。
不被接納,不被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仿佛把自己置身于黑暗之中,寂靜一人,與這個世界失去了聯系,于是為了獲得他人的愛,能夠被他人所接納,于是我們學會了演戲,他人喜歡什么,那我就表演成這個樣子,以期獲得他人的接納,獲得他人的愛。
要是真的是這樣也就罷了,然而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即使我們把自己包裝的如此優秀,我們并不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同,獲得所有人的愛,當有人告訴你很糟糕時,這時我們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會炸毛,因為他實際上是在說:即使你努力表現的優秀,你仍然是不被接受的,你仍然是糟糕的,這時候,我們所有的努力不是都付諸東流了嗎,我們不是就被否定了嗎,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我努力表現的這么優秀,居然還是被否定,不被接受,那么實際上的真我不是更被人所排斥,更不值得被別人所愛嗎?
一個人要努力排斥別人看到真實的自己,甚至自己都不承認,因為他潛意識里相信且堅信:真我是不被愛的。
然而更悲哀的是:即使假我被愛了,很多人依然不相信自己被愛。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你所喜歡的是那個戴上面具的我,是假我,是那個表現的優秀、善良、活潑的自己。然而你知道這并不是真實的自己。所以你很疑惑,他們愛的是真我,還是那個我刻意展現出來的假我。我們無從分辨,因為你從來不曾拿出真實的自我。
真實是一種勇氣。
這種勇氣就是:
我允許自己有邪惡、自私、不負責任、糟糕、差勁的一面,這些都是真實的我。
我也愿意去嘗試相信在一些人面前,這些是被接納的,被他們允許的。那么他們就是我親密的人。
換言之,我們要充分的意識到,即使自身不夠好,也是值得被愛的,你的父母不會因為你沒有年薪過百萬,就不愛你,你的摯友不會因為你脾氣不是特別好而離開你,同時你自己也不應該自身存在缺點而否定自己。
接受自己,是讓人活過來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