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為什么人容易回憶過去和向往未來,是不是現實比較復雜,有一些艱難的事情吧。
這個假期,我與妻子說,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一個人可以信馬由韁,可以思緒馳騁。其實,這是一個清明節,我是想一個人,不允許他人隨意打擾我,去充分地回憶我的童年,去懷念那些已經逝去的,卻給予了我愛的親人們:母愛、父愛、祖母愛、外祖父愛……
懷念的心不停的顫動,眼中始終濕潤著。春天的風很清爽,春天的陽光很明媚,春天的氣息很透徹。但我卻無心去領略與欣賞,我回到了過去的時光。
過去的春天對成年人并不是好的時光,莊稼要耕種了,需要灌溉、肥料;孩子需要上學了,需要學費、文具。但是這時卻正是農民手頭青黃不接之時,沒有錢!
那時全家人吃的都是粗糧,經歷了一個冬天的蘿卜白菜,我們小孩子期待的是新鮮的另外的蔬菜,希望吃到白饃與大餅。終于能夠享受到這一待遇了,那時根本沒有來得及想起大人們,從不去想這白饃大餅是怎么來的。
他們都匆匆而去,留下了我沒有了歸途。人到中年了,去欣賞一段舞蹈:天堂的姥姥,竟然熱淚盈眶;去聽一段歌曲:天堂里的額吉,依然熱淚盈眶。怎么人越年齡大,應該是更堅強的啊,為什么總是容易傷感?
不知不覺間,走到了西單,哪里都不想去,我不需要熱鬧。還是進了圖書大廈。買了一大摞書,應該夠今年看的了。
《孩子是個哲學家》---重新發現孩子,重新發現自己,打開它的序言,里面的文字與懺悔式的經驗一下子吸引了我,如饑似渴地讀下去。
當我彎下腰,我感覺自己的精神變得高尚了。僅僅是通過幫助一個孩子,我敞開了自己。無論如何,偶而離開那些高高在上、每件事都有明確目的的地方,把時間浪費在一個無趣和被遺忘的碎片世界里,對我有一定的好處。當我不再把自己太當回事時,心情也就好了很多。
親人們把我們的弱點、謊言、偽善,我們的疑慮、矛盾、缺點,都統統包容了,這是愛的力量,也是愛的藝術。但是回想起自己在面對孩子時,這些缺點又統統被置于最無情的審視之下。
我真的需要時刻要改變自己,有了孩子,伴隨孩子的長大,我變得謙卑多了。
我們知道在這個我們所棲身的浩瀚宇宙中,我們占有一席之地,那便是我們此刻的所在。日復一日,盡管我們疲勞、痛苦,但大人們牽著我們的手,我們的手牽著我們的孩子的手,帶領我們,我們也帶領孩子們,一步步走向那個地方。
懷念、憧憬,總歸要有的。無論是作為愛的和諧還是作為痛楚的傷口,我們都要去學著發現日常生活中潛藏的財富和意想不到的幸福。
把生活中多余的部分清除,讓生活變得更簡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