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新的玩具,撒潑打滾,還自帶3D環繞魔音……
剛剛吃的的很開心,突然嚎啕大哭打翻飯碗……
夜深人靜,準備睡覺,又開始哼哼唧唧……
孩子哭的理由,有成千上萬個。
哭就哭吧,可是最郁悶的是家長。
有的原因可以明白孩子的需求,比如生病,比如餓了。
可是很多時候,他哭的熱熱鬧鬧,媽媽抓心撓肝也猜不出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孩子身上有個開關, 恨不得關機!
同意的請舉手!
育兒達人靜子,分享怎么快速讀懂孩子哭鬧、生氣的原因。
處在不會表達階段的湯圓
一歲半的時候,小湯圓處于點頭搖頭不會說話。生氣靠猜。
當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平時我會按湯圓習慣的睡前儀式直到他自己爬上床睡覺。
那天晚上爸爸很困,覺得他太墨跡,直接把湯圓抱到了床上關燈睡覺。
湯圓大喊大叫哭了一會,我見他一會就沒聲了以為情緒出來了。
平時十幾分鐘不到就睡著的孩子半小時都沒睡,時不時的委屈哼哼。
爸爸早就打起了呼嚕。
然后我摟著湯圓,問他“剛才爸爸沒經過你的同意就抱你上床還自己關燈了,所以你生氣了是不是?”
點頭。
“那你能原諒他嗎?”
搖頭。
“我知道這樣是挺讓人不開心的,如果他明天和你說對不起你就不生氣了好不好?”
點頭。
“媽媽愛你。”
點頭。
幾分鐘后睡著了。
已經掌握簡單表達階段的湯圓
今天湯圓因為各種小情緒(早餐沒有堅果因為吃完了、說好看一集動畫片但是還想再看一集被我拒絕、因為心情不好覺得今天的音樂不好聽),嗡嗡哭了好一會。詢問無果,安慰無效。
5分鐘后,依舊在哭。
我:給你紙巾。
小朋友擦了一臉眼淚鼻涕,繼續哭。
見我沒反應。
小朋友:我哭了。
我:是的,我知道。
小朋友:我在哭了。
我:我知道。我想和你聊聊,但你一直在哭。
我說完,他停下 看我。
我:我可以說話嗎?
小朋友點頭。
我:哭可以是一種發泄方式但不是解決辦法。我知道你剛才心情不太好,現在愿意跟我說為什么嗎?
小朋友:嗯。(開始描述各種)
我:是這樣啊。(一一分析)
化解。吃蘋果。跳舞。
這是湯圓哭的時長比較久的一次事件。
因為想要的沒得到、被拒絕、糟糕的情緒帶動情緒,導致對平時喜愛的音樂也不滿。最終引爆情緒。
由此可見,不論對于現階段會表達或暫時不會表達的孩子來說,都是渴望被理解的。
有時候哭是因為之前的情緒不被發現、理解,用哭鬧的形式發泄。
有時候你回憶不起讓孩子“值得哭的”事件,是因為情緒的累積,所以看著愈演愈烈,真像戀愛時愛生氣的小情人。
對情緒問題,孩子自己有個發泄、平穩時間。除此之外,家長的理解和溝通也是很重要。
情緒的累積孩子越大表現的越明顯,有時候不易發覺,但真的會影響下一次爆發的程度。大人也是。
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陪伴、傾聽、擁抱、接納。
不要以孩子還不懂你說什么為由不作溝通,去淡化壓制孩子的情緒。你現在的沉默,或許會帶來孩子以后的沉默。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