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學習等計劃執行情況的不好,今天反思自己差在兩處:執行 =? 精力? +? 好的目標(難度 × 具體)
1)精力不充足,沒有重視與修正。
作息晚睡早起,缺少定時鍛煉等不良生活習慣,累積后如今產生了較大負作用,造成精力不足,易生病影響了執行效率。思想還是存在自欺與認知的問題。一方面高估了自己狀態,總覺得身體沒問題,少做一點也無妨,有些不加注意休息與重視鍛煉,感到精力不足時,已經不是馬上通過改變就能恢復的了;另一方面在身體鍛煉上也存在惰性,在鍛煉效果沒出來的情況下,思考與修正鍛煉方法的行動不足,比如定時增加幾組平板撐,有空就應該練習坐享等等。
2)目標沒訂好,缺少難度與具體。
以為有了例行執行清單表,明確了學習內容,照搬去做,就可以提高執行效能了。但在實際執行中還是遇了到各種問題和自身拖延,這說明制定的目標還有欠缺的。針對這個問題,在萬維剛老師的專欄中一篇文章中找到一個好方法:目標效用 = 難度 × 具體,就是做事要有意義、有反饋。
難度:“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目標難度基本上和績效成正比。有難度,我們才覺得這個事兒有挑戰,才值得做,才能形成自我激勵。難度越大,自身努力程度和最終績效就越高。當然難度太大,超過了能力范圍之外,完成不了可能索性就不干了。難度越小,則可能很容易應付了事。”
自己存在制定的目標難度較高,造成了拖延問題。反思自己在學習的初級階段還是應該擺正心態的,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一些。
具體:“很多人激勵自己和激勵別人的話是“你要盡最大努力”、“一定要做到最好” —— 這些其實都是空話。多好才是最好?如果目標不具體,人們根本不會做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更可能是做到一個說得過去的程度就算了。 具體的目標要有明確的反饋系統,做到沒做到一看便知,那么你就得想方設法做到。”
自己的目標,就是缺少具體的拆分,把一個大目標認真拆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分段完成。這樣降低了難度,提高了執行力不說,還可以看到具體的達成進度,增加了成就感,便于修正不足。相反隨性而為沒有反饋的結果,一定是失控。明明是早就知道的簡單道理,就是想不到去用,有的用了呢卻沒用好。真想抽自己一耳光。
以下為摘選萬維剛老師文章的另一部份內容:(目的多聯想記憶一個知識點)
“為什么我們不好好地“活在當下”,有事就做事,非得去指定什么目標呢?心理學家認為,目標有四個作用。
1)有了目標,可以讓你集中注意力和力量。
2)好的目標是一種激勵,干好了能證明自己,我們就會全力投入。
3)心中有個困難的目標,一步一步慢慢接近這個目標,人就不容易放棄,長期堅持下去。
4)目標一旦明確了,我們自動就會尋找各種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