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就一直叫嚷著想換工作,工作狀態和工作內容實在不是我所喜歡的,然后在心里一遍遍的構建我所理想的未來,但是卻沒有離開的勇氣,在這種沖突之下理想而不可達的痛苦和郁悶讓我惶惶而不可終日,每天必備課程就是向老劉抱怨,我要辭職,我不要在這里工作,每次他都不厭其煩,辭吧,沒關系。就這樣我埋怨著,糾結著,甚至憤恨著,重復著日復一日的對話,終于有一天在每日的慣例后,老劉問我,你辭職之后想做什么工作?有沒有勝任的能力?有準備寫簡歷嗎?我......
那一刻我終于明白,我只是時時做著預備的工作,時時卻不曾做點正經的工夫,這種飄飄然的悵惘是多么的可笑和形而上。逃避是們無可指摘的天性,現在的不愉快和郁悶都會幻化成對未來的妄念,期待著新的遠方和詩歌,繪制著溫情和理想,但是真的別傻了,時間匆匆,拒絕現在永遠到不了未來,你所得到的的只是越來越蒼老、越來越空虛,在現實的重壓之下摳摳縮縮,可笑可悲。
(二)
我身邊有很多好姑娘,單身,她們曾向我傾訴對愛的向往,工作的無趣、上司的變態,如此等等,可是親愛的姑娘們,我好羨慕你們,你們擁有著選擇和改變,只是不自知啊。因此 有時候在這些問題上我也不自覺的陷入時間泥沼,過去多好,多自由啊,如果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好好把握,旅行、看書、寫作,一定努力進取,充實著、收獲著。不止一次的虛妄時光機的出現,讓我改寫自己的人生,但是好笑的是,當有人期待著未來的時候,總也伴隨著懷念過去,所以我們大概都是沒辦法好好過當下的生活的。
(三)
1922年的朱自清曾寫到“我一面感到這些,一面卻也感到同程度的悵惘。因悵惘而感到空虛,在還有殘存的生活時所不能堪的!我不堪這個空虛,便覺得飄飄然終是不成。只有轉向,才可比較安心——比較能使感情平靜。”后來朱自清找到自己的郁結所在,他的“悵惘”以及悵惘之后引起的“空虛”,全然都是沒有注重眼前,而只是追求茫然遠大的事業,因此只有把這個念頭泯滅才能知道到自己的落腳點?!懊恳粍x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里,有它相當之位置;它與過去、將來固有多少的牽連。單這些牽連是綿延無盡的!我們只顧“鳥瞰”地認明每一剎那自己的地位,極力求這一剎那里充分的發展,便是有趣味的事,便是安定的生活——安定并不指沉寂?!笨磥砑词故谴笪暮酪灿兄胀ㄈ艘粯拥膼濄涂仗摚皇谴笪暮滥軐⒁磺兄髁x化,活好當下即是“剎那主義”,對過去未來否定,注重眼前,并盡可能的使這一時刻的作用力發揮到最大,剎那就是永恒。
我們不必那么用力的將剎那幻化成永恒,也可以給自己留一點空間對過去未來有一點遐思和暢想,浮出當下的水面吸一口迷幻的麻醉劑,讓現在的這一刻更加可愛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