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明言,我乃男性,非婦女之守貞潔之節操。
1
往事如煙,倏忽間迸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
高考前的一個月,要拍攝畢業照。大家雖然復習緊張,雄關待越,但是很愿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即便是疏于細節的男生,也跑到寢室,對鏡,梳頭,洗面,換衣,換一副尊容。女生更甚,對鏡妝扮,十分認真,講究分寸,外裝干凈大方不失樸素,發髻盤曲簡練自然,當時沒有發卡綴飾。其中一位同學,為她近一米長的黑亮肥壯的辮子梳理噴水(無洗發液),認真編織,當形如長鞭的辮梢纏上紅繩,足足花了半個小時。因為經濟和精力之故,大家很少照像,現在合影,心誠意實。都掂得出重量,都是在學校九個班中經過兩年反復調整提煉的精英,雖然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村高中,但上屆已有考上北大的輝煌,改寫了校史,也創造了現在還不可理解的神話。猶記不是班頭的學校李書記在班上的夕會上,宣讀在北大就讀的師兄熱情洋溢的回信,激情演講的情景,他聲音洪亮:“我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終歸是我們的,你們,誰都會創造奇跡,書寫自己新的詩章!”他大手揮向空中,一個靜場,沒有掌聲,但看得出,大家熱血奔涌,心潮澎湃。
朝夕相處的高中生活,以畢業照為標志就此劃上句號,只可一次,不復再有。大家格外珍惜,合影這一天,我們全班同學會同校領導和老師留下了一張珍貴的黑白照。
以我們所在的土磚灰瓦白墻的平房教室、兩株碧綠的松柏、籃球架為背景,大家分列四排,一排女生屈蹲,男生分別在平地、長凳、桌上分三排站立,校領導和恩師居中坐立,層次井然。大家在攝影師精心調度(很多人沒有經驗,小學初中沒有畢業合影照)下,凝神聚氣,完成合影,皆大歡喜。
后來,成績不甚理想的我,連同幾位難兄妹,選擇了在原校再讀。歷經淬火的我們,同下屆師弟妹比,不再稚嫩,感覺到世界已不屬于我們,因此格外用心。又到了拍畢業照的時候,盡管老師熱情招攬,但我們幾位心照不宣,不約而同似的,總是找借口溜到別處,躲而避之。心里嘀咕:“師兄豈能降格,與師弟妹同儔!”
現在,有下屆的仁兄聚會,手執黑白照,一一清點人名,最后眼光投到了我的臉上:“你的怎么沒有呢?"我掩笑而答:“許是那天不舒服,沒來了吧。"我不便言說躲避的實話,美麗的謊言巧過任何言語。
我的一幅黑白的高中畢業照,雖過了很久,但保存完好,存在我的像冊里面。閑暇時,翻來看看,讓青春停駐在十五六歲的驛站,當合上像冊,似一股清泉從心間淙淙流過,格外地爽。
我這樣做,是為李書記的話守誓,為我們這一屆畢業生守節。
2
走上工作崗位后,發現現實與理想的殿堂相隔遙遠,只好暗暗發力。
若干年后,發現我自己還是擺脫不了平庸的底色,默默無聞,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業,沒有讓父老兄弟和恩師慰藉的功苦,于是選擇了沉靜。
沒有及時地拜望恩師,是因為我們的功業微不足道,比起恩師的偉大,望塵莫及,相差太遠,失去敬仰之格,意欲為而行遲。
多年前,一位親戚在為女兒舉行的酬師宴時對我說:“女兒的老師是學校負責的,是你的老師,他還提起了你,我早跟你打個招呼多好?”我頷首微笑不語。殊知,其實,我絕對不會在恩師面前做瑣屑之事,甚至引誘犯錯,那是對恩師極大的玷污。
當年的李書記后來升了局長。其時,我家在小城,工作在鄉下,苦于城鄉之間的奔波。同仁提示說,領導和老師最喜歡學生下屬的。此話不假,因為學生最衷情最誠摯。但想到已受恩澤的學生不但不予回報,反而求索于師,其何德性?如是,便打消了念頭。
一次,在大街上,偶爾遇到了德高望重的李書記,他步履緩慢,同人且行且言。本來隨兒子住到了大城市,這次小城邂逅,實在難得,但我實在沒有勇氣迎上前去寒暄一陣,自感平凡,失其所望,我沒有受恩感激的溫語,驚悸低頭,默然而過。現在,悔恨自責在懲罰我,真對不起一位校領導在班里夕會上宣讀我的拙作的飽含提攜鼓勵的大氣之舉。
當人們在轉了無數個彎的同學圈子里玩得團團轉威風八面趾高氣揚的時候,我還是一個普通的基層職員,比起在大學里當了知名教授的同學,相形見絀;比當了父母官的同學,自慚形穢,實在乏善可陳,無功可居,但我沒有去攀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同窗和校友,堅守在最普通的崗位上,心平氣和,殫精竭慮。
有一年,我評職稱,指標少而參評者眾。好友指點迷津,市里的某同學是負責評職的,有絕對的份量。我似充耳不聞,為了個人,讓他人作賤到私情公用,豈不雙辱他人和個人之格?我最終沒有去找同學,卻僥幸地評上了。
諸如此類的借助同學之力即可成事卻失之交臂的情況,多矣,在此不作贅述。
我沒有找李書記的麻煩,沒有適時去探訪恩師,也沒有因為大煩小事找作了領導的恩師行方便之實,也沒有為私慮去找同學和校友而牽連他們,為什么?是為一種锃亮的誓言守節,是為個人守節,是為同學守節,是為我們大家的這一屆守節。
3
守節,不是一個時段,而是畢其一生,談何容易!
守節,得之于心,愉之于神。但失之于眾多的物質享受和名利。這得失甘苦之間,誰能意會和舔嘗?
能守其節,乃人之本性,人之格律,民之契約,是民族之祥云。失其格則為非人,與動物無異,為行尸走肉。人之普遍失格則禮樂崩壞,民族危險也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