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漫步青春#征文活動,作者:潘欣,本人承諾文章內(nèi)容為原創(chuàng),且未在其他平臺發(fā)布
駐足停留,讓生活慢下來
東野圭吾說:“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應該怎么做?”這個問題他一直在思考。同時我也在思考,我們每天舟車勞頓,忙碌奔波,學生總是家和學校,上班族也是家和公司,他們似乎一直都在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放眼望去,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他們,步伐輕快得恰似春天叢林間的小鹿,可是愈發(fā)加快的步伐似乎趕上了生活的節(jié)奏,同時也讓生活的美好悄然流逝。
與其齒輪似的日復一日,夜以繼日地去追隨生活的步伐,倒不如駐足停留,讓生活慢下來。
學會駐足于山水之間,無論是山隱水迢的中國風景,亦或是別有特色的異域風情,當我們靜下心來,放下手中所忙碌的一切,也同樣會體會到歐陽修所鐘情的山水之樂;欣賞到王維所描繪的田園風光;感受到陶淵明所向往的悠然生活。繁忙的生活也許讓你早已忽略了身邊的美好風景,駐足于山水之間,學會享受,學會品味。
駐足于書本面前,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想象一下,一個陽光的午后,一杯清茶,一本書,體驗到的是另一種人生,獲得的是精神的食糧。讀一本好書,也許沒有辛勤工作所給予的物質(zhì)上的滿足,但是書籍會讓平時所緊繃的生活節(jié)奏變得緩慢,給生活一個恰到好處的緩沖。
學會駐足于愛好之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愛好是為生活提供樂趣最直接的方式。很多人從事著不喜歡的工作,主修于不喜歡的專業(yè),若一直讓我們?yōu)椤安幌矚g”所服務,始終忙碌于枯燥乏味的工作。生活自然失去了它原本的意味。與其致力于不喜歡的事情,倒不如發(fā)展一項自身的愛好,好音樂者學習一門樂器;好繪畫者去踏青或采風;好運動者多加鍛煉。駐足于愛好,陶冶情操,讓生活和以往變得不同。
學會駐足于親情之間,生活和工作學習是無法完全劃上等號的,父母養(yǎng)育我們長大,我們自然要陪著他們變老。工作忙,學習忙不能成為我們沒有時間關(guān)心父母的借口,快節(jié)奏的生活更不能讓我們迷失了自我,將父母親人拋之腦后。人生最大的遺憾和悲哀莫過于“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所以慢下生活,駐足于親情之間,多多陪伴父母親人是回報他們最好的方式。
學會駐足于學習之間,此學習并非所指的書本知識和學校的學習。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生活并不是所謂的兩點一線,不斷地輸出卻缺乏輸入,會破壞掉生活的平衡性。學習就是一個輸入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是貫穿于人的一生,無論是呱呱墜地的嬰兒要學習爬行和說話;還是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的中年人要學習如何初為人父,初為人母;亦或是雙鬢發(fā)白的老人們要學習如何安享晚年。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一天真的是一睜眼一閉眼的過程,人生也真的是一睜眼一閉眼,不睜眼的過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為忙碌奔波,那樣的生活在別人眼里也許確實顯得充實,但又是顯得十分蒼白,毫無意義。在以前,人們的生活也是忙碌,農(nóng)民在田間忙碌,工人在工廠忙碌,但是他們總會在忙碌的閑暇,哼哼小曲兒,聊聊家常,下下象棋,忙里偷閑,也不嘗為一種生活的樂趣,這就是所謂的駐足。沒有華麗的掩飾,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駐足的意思并非停滯不前,生活的軌跡就猶如皮帶一般在齒輪上不停地轉(zhuǎn)動,駐足就猶如同那潤滑皮帶的潤滑劑,讓一直緊繃的皮帶得到松弛,一張一弛,才會運行得更加持久。然而駐足的意義就在于放慢生活節(jié)奏,讓人們重新回到那個
“車馬慢,書信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時代。
有一句話說:“幸福是一杯熱茶,不抓緊品,過一陣子就涼了。”現(xiàn)在我更喜歡這一句:“幸福的滋味應該是慢慢呈現(xiàn),生活可以平淡,但不能越來越淡。”忙碌,開始讓生活從平淡到有滋有味,駐足停留,學會欣賞,讓生活再次回歸平淡,最后在平淡中活出味道,每個人的生命若都如此般,可以在有限的當下,體會到無限的快樂。
駐足,讓忙里偷閑的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日常上班上學的路上,那些花花草草多么地鮮活;原來社區(qū)里面,大樹下,那些爺爺奶奶們的晚年生活如此豐富多彩;原來中國這么大,世界這么大,我們的腳步卻一直在兩點一線地來來回回。
所以,有時候遠離城市的煩惱和喧囂,縱情于山水間,看看書,陪陪父母和親人,學會駐足停留,讓生活慢下來,給自己的人生交上一個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