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的開始,2016年已經過去。這一年我改變了很多,觀念,心理。其實我的改變是從2015年生了小新后開始的,那時候我找不到幸福,甚至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這一年偶爾接觸到了心理咨詢的公眾號,看了些公眾文章,我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希望它能改變我,讓我能找到自己的生活。開始只是聽微信課程,后來經過初步的了解我找了心理咨詢師,價格不菲。對于我來說其實當時是超出我的經濟能力的。用我老公當時的話就是,你都是閑的,胡思亂想,超前過上了貴婦人的生活。其實我只是怕我抑郁,感覺自己無路可走。
在這里我了解到了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知道了代代相傳模式,知道了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每個人也是有差異的。我在矛盾中前行著,摸索著。
我以前一直認為自己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可是突然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去爭取過什么,完全是靠別人的反應或者事件的發展來決定自己的選擇。我總是以順其自然來給自己的生活定義,其實這隱藏著如果我怎么怎么努力,我就會如何如何的完美。從而暗示自己是個完美的人。
34 歲的我活得很簡單,簡單到心理上的世界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有問題總要爭出對錯,其實不是我針對誰,也不是找事或者抬杠,而是我的思想里就是認定沒有對錯這件事就沒有結論,沒有完結。而在兩性關系中我也很少說出自己的感受,還美其名曰愛我的人會懂我,懂我的人會知道。他不懂只是因為他不夠愛。在這種思想中我也不會要求什么,覺得我說了就不是你主動的,你被動給的,就不是我想要的。然后就開始抱怨他不對,他不好,他不愛。哈哈,這么看我也是挺作的女子。也許也是暗示自己我不夠好,不配提要求不配別人愛吧!
那個時候我看不到這些,我苦悶,我不再信任。
心理咨詢讓我或多或少的正視自己,看到老公和自己的差異。讓我知道不論什么事情都有多面性,關鍵在于你對這件事的認知,觀察的角度不同,對于你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2016 年我還參加了全年的讀書活動,我并沒有堅持讀完每一本書,也沒有參與過分享。但是愛的博弈、女人來自金星,男人來自火星、愛的五種語言等還是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知道了男女認知的很多差別。而我老公家庭和我家庭本身差異很大,我經常給他說咱倆就該是兩個世界的人,應該是兩條平行線也不知道怎么突然相交了。離婚也是經常在我腦海閃現的念頭。
我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希望自己能給孩子不同的東西,所以在接觸到正面管教,我義無反顧的去上課了。在活動中我看到了原來孩子的問題,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家長會以愛的名義去捆綁孩子。而在孩子三歲前真正需要關注的時候,我們怕孩子煩我們,怕他們問東問西,怕他們調皮,怕他們亂涂亂畫。。。希望他們乖,希望他們按照我們的指令做事,希望他們在我們的控制之中,如果失控那么家長就憤怒,失控了!就像火車我們已鋪好軌道,只希望他們按著軌道前行。
可是現實中,我雖然可以看到孩子內在的小孩,但是我依舊容易失控,會急躁,會用過激語言傷害他們。可能就是因為害怕,怕自己不是好媽媽,所以看到好的關于孩子教育的文章我就喜歡轉發,想要提醒自己,也希望身邊人可以看到。不管能不能做到起碼會意識到,哦,原來這樣對孩子不好,原來這個問題不是孩子故意發脾氣,只是年齡敏感期的一些問題。
2016年還上了家庭排列,創傷療愈。每個課程都讓我接觸到了未知的領域,我的感受力不強,我的各方面改變也沒有別人多,對于我來說只要有一點點不同,那就是有用的。現在的我起碼是自信的,相信自己可以讓自己過好,自己可以給自己幸福。
幸福才剛剛起步,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我。我不需要去和別人比較,我要學會愛自己,給自己滋養。那樣我才有能力去愛家人愛朋友。有些東西并沒有對錯,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就好。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夠相信,“哪怕我什么也不做,我依然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