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小天女
2017-11-09 22:28 · 字數 2760 · 閱讀 0 ·? 日記本
連結是兩個獨立自主的人之間的。如果兩個人并不是獨立的兩個人,那就是依附關系,而不是連結。
一個方法如果沒有用,聰明人早就換方法了。而在感情中,如果有大量的抱怨、指責的方法,肯定是沒有用的。
1
今天上午分析了五種感受。
第一個是凄涼,凄涼就是自悲,非常悲傷。
第二個是沮喪,沮喪是生命力低的一種狀態,所以就是在告訴我這時候生命力很低,所以需要改變一些事情,讓自己的生命力旺盛起來。
生命力用自我環來看,自我環有八個因素,每一個都會消耗生命力,也會產生生命力。當消耗的比產生的更快的時候就成了一個黑洞,這時候就需要把這部分封閉起來,或者需要改變。這八個因素分別是理智、情感、身體、感官、靈性、互動、情境和營養。自我環會在周四學,所以就不管先。
第三個是焦慮,焦慮上次就講過了。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中的我”和一個“我眼中的我”,當“理想中的我”和“我眼中的我”在高度上有差距的時候,焦慮就產生了。并且這個差距越大,焦慮也就越大。如果要做一個不焦慮的人,就要讓“理想中的我”和“我眼中的我”重合。重合的方法無非就是降低“理想中的我”,降低對自己的期待,相信現在此時此刻的我就是當下我能做得最好的狀態。另一個辦法就是提高“我眼中的我”,因為“我眼中的我”并不是客觀的我,所以一方面要增加自己的信心(有的人自我評價非常低),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就會減少焦慮。但是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讓“理想中的我”和“我眼中的我”重合,相信此時此刻的我就是現在能做的最好的水平,活在當下。
焦慮雖然不好,但是也是一種推動力,畢竟焦慮用對了地方也會促進自己不斷提高。
第四個是悲傷。悲傷和失去總是聯系在一起。所以要先正確認識到分離用不可免,任何人/物都總是會離開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有的東西。當人感到悲傷的時候,想到的會是推動自己珍惜當下還有的,所以也是一種推動力。
第五個是恨。恨的原因是五朵金花中的一朵被滅掉,所以就會產生對這個人的恨。最常見的是愛或者獨立自主被滅掉。當有人這樣傷害你的時候,就會產生恨的感受。恨會幫助我把這股力量推開,讓這朵花能正常開放。并且恨的力量非常強大,因為它能帶動一個人不斷掙扎、努力。
2
然后講了想法的部分。想法分為理性想法和非理性想法。非理性想法通常有兩個要點,通常是強迫性的(比如“一定要怎么怎么樣”“絕對……”“必須……”);并且通常會覺得做不到的話就會有非常恐怖/毀滅/災難性的事情發生。這兩條可以幫助自己去尋找自己的非理性想法,但是也并不完全是。
而理性的想法會有更多想著盡力而為,對目標有更多的彈性。對自己更多接納,能夠放下期待。
根本還是看是否講邏輯。
3
下午的時候單獨把完美主義者拿出來講了。
完美主義者有一個非理性想法,就是“如果我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那我就是一個糟糕的人。”所以當一件事情沒做好的時候,就會把自己貶到很低的位置上。老師講了一個故事。
張三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做事情一定要把事情做好。這次接到一個任務,要完成到100分的水平,他一開始的能力可能是50分,但他是完美主義者呀,50分當然不能容忍,所以這種焦慮就會強迫他去學習,不斷進步,然后做到60分。這時候他開心了嗎?不可能的,還要繼續努力,做到70分。然后呢?繼續努力,做到80分。繼續不斷努力,終于90分了,還差最后一成,慢慢91分,92分,93分,94分……終于完成了100分。
這時候他終于滿意了,大松一口氣,終于完成了。對于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甚至會想“早就該完成了。”
但是這是他的工作呀,一個任務完成以后就開始第二個任務,也要求做到100分的水平,他還是從50分開始,做做做做做做做,終于到100分,長舒一口氣,然后第三份,第四份……一直到累得不得了。
張三有個同事叫李四,他們能力一樣,但是李四是一個“精益求精者”。他也接到一個一樣的任務,要完成100分的水平,他一開始的水平也是50分,他是精益求精者,現在50分他已經很滿意,但是他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好,經過不斷努力,他做到了60分的水平,這時候開心嗎?肯定超開心,本來他的水平只有50分,現在有60分了,等做到70分的時候更開心,等做到100分的時候整個人生機勃勃,會充滿無限的能量。
這時候來了第二個任務,也要求100分,他一開始又是50分的水平,興致勃勃的開始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己,越做越開心,安全感、價值感爆棚。然后第三份,第四份……
這樣的任務在第十個,第一百個以后,張三和李四兩個人將完全不一樣。
看到這個故事,我想到小李廣花榮,他真是很慘。因為他是神箭手百發百中,每一發箭射中了是應該的,但是只要一次射不中就名聲盡毀。想來他應該不愿意多射箭,亞歷山大呀。所有人都對他有超高的期待,他每次都只能滿足別人的期待。
所以我們并不是要把一個事情做到完美,而是把一個事情做到此時此刻我能力范圍內的最好。
4
之后學習了“期待”。期待部分就講了如果正確面對“未被滿足的期待”。因為如果一個期待已經被滿足了,那也沒什么要講的了。
未被滿足的期待指的是已經期待很久了,現在的辦法一直都沒辦法滿足,所以對自己/他人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有五種解決方法,第一是保留這種期待。但是要正確認識到之前的痛苦肯定會繼續,如果能承擔這種痛苦,那就可以保留。但是即使要保留這種期待就最好換一個新的方法,因為舊有的方法已經被證明是不適用的了。
第二種就是降低期待,之前的期待無法滿足,那就降低它,降低到能被滿足的水平就好了。
降低以后還是無法滿足,那就放下這個期待,這是第三種方法。因為這個期待已經傷害關系了,這時候我希望能夠修復關系,所以那就只能放下期待。放下期待必不可少會悲傷,一定會覺得失落,因為這次機會就錯過了。人生處處有遺憾,就看能不能接受這種遺憾。
第四種是代替。用另一個期待來替換。比如追一個女生,追不到,一直怎么追都不能成功,這個期待不能被滿足,那就代替,換一個女孩,可能就解決了。
最后一種第五種最復雜,是去看“渴望”。期待雖然不能被滿足,但是我們的感受可以換、想法可以變、渴望可以換。只要變化了一個,這個期待就可能可以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