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朗讀者》
我們的生活層層疊疊,下一層緊挨著另一層,以至于我們老是在新鮮的遭際中碰觸到過去的舊痕,而過去既非完美無缺也不功成身退,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眼前的現(xiàn)實中。 ? ? ? ? ——《朗讀者》
故事的主角米夏·伯格的一生可以用《南山南》里的一句歌詞形容“窮其一生,做不完一場夢”。記憶里和漢娜·施密茨的點點滴滴如在昨天,而眼前又都是漢娜在納粹集中營存在過的幻景。過去,現(xiàn)實,幻境,如夢交織,伴隨著他的生活。
愛上一個比自己大21歲的女人,愛上一個曾在納粹集中營看守過的女人,愛上一個大字不識的女人。而同時他愛上的又是一個善良美麗,渴望讀書,高傲尊嚴的女人。突發(fā)疾病時的出手相助,無數(shù)次愛的體恤,愛的直接而迫切,扭曲而感人。
作為朗讀者之一的米夏,再次邂逅漢娜時的震撼與理解,站在歷史與尊嚴的交叉口,他選擇了漢娜的選擇。沉寂八年的糾結(jié)與苦悶,探索歷史與感情的遺留,他選擇了后者。這一生再沒有女人如漢娜般使他折服,再沒有力量使他袖手旁觀。朗讀是唯一的交集,命運就這樣改變了漢娜。曾經(jīng)的自卑使他的后半生身深陷圇圄,維護了一生的秘密最終還是抵不過小家伙的聲音。愛與被愛還有什么必須去追究的,不過是一場完美的應(yīng)為藝術(shù)。
不管是《朗讀者》這本書還是電影,前三分之一都是身體交易維持的愛情,當然這是愛情的本質(zhì),沒有肉體,靈魂又怎談高貴?只有兩者本身的結(jié)合,才會升華靈魂的交流,只不過這種愛似乎有悖常理,讓人看不到愛情的實在形狀。法庭上的無力對抗,入獄后的欣喜禮物,讓男主人公的形象進一步深化,靈魂的禮贊,愛情的忠貞,歷史的釋然。原來你米夏是那么深的愛著理解著漢娜,即使歷史的偏見也未讓你恥于愛上漢娜,而是尊重他,拯救他,幫助他。
我們說愛情是有偏見的,但故事與人是震撼的。
我選擇了我想選擇的選擇,即使那使所有人都誤解,但那是我的選擇。隱瞞了的,誤解了的,都是我一個人的承受。我強勢的隱藏著我的缺陷,只是為了我僅有的尊嚴,不,是必須有的。
但是發(fā)光著的還是一直在發(fā)光,倘若沒有朗讀,那么漢娜你又會怎樣?
我們總是極力掩蓋著的,含糊著的,都是最想得到而又難以觸摸的。人總是一個奇怪的存在,不管歷史怎么進行,選擇都是不變的,而最難過的就是,生不逢時,遺憾了那份摧枯拉朽的愛情。
感謝那是你,我一生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