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人性中最大的弱點是臉皮太薄。高中的時候問語文老師,用一句話形容我,他說:不夠灑脫。不夠灑脫,說白了就是患得患失,它與臉皮薄的關(guān)系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拿不起,放不下。我在知乎上回答過一個問題“如何才能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任性做自己”。我說,你需要從結(jié)果導向轉(zhuǎn)移到過程中去,尤其你需要在意自己的感受,因為真正能讓你開心或不開心的人只有你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他人對自己負面的評價,這是一個假設(shè)的、消極的結(jié)果,用臉皮薄去解釋,就是害怕犯錯、害怕出丑、害怕被人嘲笑、否定、忽視...
所以真正的問題來了,你并不是真的care別人的感受,你只是怕自己承擔不起犯錯的結(jié)果。我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一旦預感到不好的橋段將要發(fā)生,比如某種驚嚇、某個陷阱、某種尷尬或?qū)χ牛揖蜁孀⊙劬Σ豢础5浆F(xiàn)在也是,比如有大言不慚的勇氣,卻不敢看別人的評論和回復。
另外,我不敢說自己是英語專業(yè)的,就怕你上來就叫我聽譯。我害怕聽力和口語。初中的時候還操著Chinglish和老外交談自如,如今卻不敢開口了。那是因為高中英語課堂的一件小事,第一節(jié)英語課上老師讓我回答問題,我沒回答上,后來老師幾乎每節(jié)課都讓我回答問題,而我每節(jié)課都處于高度緊張和防備的心理狀態(tài),越不甘心越不敢開口,越小心翼翼越是出錯。從此英語成了我心里的結(jié),即便過了專八,口語發(fā)英也慢慢糾正過來,但你讓我馬上聽或者說,我就會腦袋一片空白。
是啊,我臉皮太薄。剝開這層薄薄的臉皮,才看清里面的“自尊心”有多堅硬,又多脆弱。怎么辦?據(jù)說,那些年紀輕輕便得知自己患上絕癥的人總是如一瞬開悟般,馬上就懂得自己真正在乎的、想做的是什么。在生命面前,自尊心又算得了什么。但我們總不能拿生命去換一個平常心吧。我還有一個辦法,以“掩耳盜鈴”的姿態(tài)使勁兒往前沖,“我不管”“我不管”,你聽不見別人說了什么,你不要頻頻回首過去積累過多負疚感,你要管當下,管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