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個媳婦,都喜歡回家

01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她新婚之后才第一次去丈夫老家,見到公公婆婆。結果,婆婆見到她,說的第一件事,是你老公以前欠我多少多少錢,什么時候還我。

這種奇葩婆婆雖然存在,但我們愿意相信,占少數。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大多數婆婆,會在兒子第一次帶女朋友回來時,準備一桌豐盛的菜,從里到外都透著熱情和歡迎。

大多數婆婆,會在媳婦坐月子時,盡其所能,準備她認為對大人孩子有益的食品,在媳婦最需要的時候,助其一臂之力。

大多數婆婆,會在出門在外的兒子媳婦即將回來之前,把他們的房間收拾妥當,鋪好床,準備好可口佳肴。然后在遠行的人復又離家之時,默默地打掃,把空了的房歸于歲月靜好。

婆媳相處,矛盾多發,這是自古以來的難題。

畢竟是兩個陌生人,因為共同愛著的一個男人,就隨機組成一個大家庭,摩擦磕碰都在所難免。沒有血緣關系,或許也沒有相近的三觀,甚至可能沒來由地相看兩厭。

愛情是小兩口的事,婆與媳之間的組合,卻是極其被動的。就像老天爺胡亂抓鬮,就把兩個女人捆綁在一起。

從此,她們之間,有共同愛的男人,之后還會有共同愛的孩子。

那個她稱之為兒子她稱之為老公的男人,她的孫輩她的兒女,讓她們成了利益共同體,也奠定了她們友好和平共處的事實基礎。

為了共同的愛,她們將自發地學會妥協,學會換位思考。如此,才能讓起著紐帶作用的兒子(老公)和孫輩(兒女)不為難,更容易抵達幸福與快樂。


02

閨蜜悠悠曾經跟我分享過她對已故奶奶的懷念與愧疚之情。那時候她在上學,奶奶年事已高,臥病在床。過年的時候,她從收到的紅包里,湊了一些錢,給奶奶包了一個紅包。她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奶奶的愛??墒菋寢屩懒?,對她說,奶奶行動不便,有錢也沒處花的,不用給了。她需要什么,我和你爸都會給她買的。

當年的她年幼,沒有掙錢能力,竟然就這樣被媽媽勸住了。她能聽出媽媽口氣里對奶奶疏離之感。那一刻,她的內心感到了或多或少的分裂。

奶奶和媽媽,都是她深愛的人。但她幼小的心,卻感受到了這兩個人之間不友好的氣息。這讓她感到困惑而且痛苦。

而今,她終于有了自己的立場和判斷,也能夠用自己掙來的錢,向任何她愛的人表達情意。只是,奶奶再不等她了……


03

就是這樣了。為了孩子,婆婆和媳婦也不該相互撕得不可開交。奶奶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不是,媽媽在孩子面前數落奶奶的種種,這些與其說是婆媳各自泄私憤,不如說是在殘忍地凌遲孩子的心。

真正有智慧的女人,就應該時時處處記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多美言ta的媽媽(奶奶)。不需要虛情假意。每個人終歸都是有優缺點的,只需多提優點,多從正面的角度去解讀關系,規避不愉快的部分。

當真的有什么大事發生,能夠指望得上的,還不就是彼此嗎?孩子生病了,請爺爺奶奶來幫忙照顧。買房子不夠錢,公婆幫忙湊首付。老人家臥病在床,難道家長里短的鄰居能守在病榻?還不是兒子媳婦放下一切,守護在旁。

婆家和娘家當然不能相提并論,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一個家。這里,有你最愛的老公的爸媽,有你最愛的孩子的爺爺奶奶。而他們,也發自真心地愛著你最愛的人們。

就憑這一點,世界何其大,沒有任何其他地方,能比得過它。

一個成熟的人,其實是可以有很多個家的。自己的小家,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放松隨性。爸爸媽媽的家,有童年的溫情記憶,是心靈深處的港灣。而婆家,就像一個大后方,在一些冷不丁的時刻,就會成為后備力量。

婆家也是家,愿每一個媳婦都喜歡回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