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的那天,在家住了一晚。鄉村的夜晚寧靜,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車水馬龍。夜色如水,昏黃的路燈,街上偶爾有一兩個村人。月亮在厚厚的云層里穿行,劃出明亮的痕跡,看上去有些詭異。
吃過晚飯,聊了會天,便洗洗睡了。雖然東奔西跑一天,但沒有一點困意。和母親隨意的說著,想起什么就說幾句,有時候沉默許久。
房子還是原來的房子,許久不住,變得有些凌亂,有些舊了。院子里那棵蓬蓬勃勃的櫻桃樹在父親走后,無人管理,結的零零星星的幾個果子不是爛了就是被鳥吃了。只是住到這里,便會想到父親,好像父親并沒走遠。想起從前那些美好時光,快樂的童年,求學的少年。在父母的疼愛和呵護下,那些和小伙伴一起打打鬧鬧,開開心心慢慢長大的日子。
雖然幾乎一夜無眠。早晨還是早早的起床。外面陰的天,街上行人不多。我順著道路四處轉轉,櫻花的花瓣在風中微微的顫動。許多房子空置,大門緊閉。我想去我上小學的地方看看。隔著一個池塘,池塘早就干枯,以前有人承包,養魚,養藕。一到年關,便有許多人下去捕魚,穿上皮褲下去踩藕。池塘邊圍著許多人,熱熱鬧鬧的,像在趕大集。有一次放學后,我蹲在池塘邊,看見邊上冒水泡,我猜可能有魚。但我膽小,不敢下水,魚被同學捉去了。看她興奮的樣子,我羨慕的不得了。
站在高處寬闊的馬路上,我看見學校后墻已經坍塌。院子里一片荒涼。許多教室早已閑置,只有幾戶老人在此居住。幾棵松柏傲然于院內,直插云霄。由于無人修剪,枝椏有些凌亂。校門前的那棵柳樹去哪兒了?那些芍藥花、月季花又落入誰家?再也聽不見瑯瑯的讀書聲,操場上再也沒有歡呼雀躍的身影。
那時的我們,雖然沒有現在條件優越。但我們過的簡單又快樂。我們玩沙包,踢毽子,跳繩。課間唱喜歡的電視劇主題曲,傳閱著看同一本小說。
母親喊我回家吃飯,就像小時候放學后在外風跑,母親滿大街的找我們。弟弟站在屋頂上掰椿芽,今年春天冷,椿芽只冒了小小的尖,很嫩,很小。
弟弟開了輛電瓶轎車,帶著我們去田里看看,許多田地栽著樹,地面上一層油油的小草,展露著生機。以前這些離村近的地,都栽桑樹。一到春天,村人忙著施肥,澆水。五月份紫紅的桑椹掛在葉間。喂完第一季蠶,要把桑樹伐枝,用剪刀剪得矮矮的,像盆景,又像一個矮矮的老者蹲著。然后又長出新的枝葉。一粒粒的蠶籽就是依靠這些翠綠的桑葉一點點長大,吐盡絲成蠶繭。不禁想起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些辛辛苦苦在家勞作的農民,為家,為孩子,為土地,勞碌一輩子。
弟弟讓我們站在青翠的麥地里照相。背后是長長的河堤。我又有了想挖白蒿的想法。無奈天氣不好,眼看要下雨了。我爬上高處的河堤,遠遠望去,一片蒼茫,寂寥。遠處有水波在蕩漾。
雨點噼里啪啦的落下來,我們坐在車里,笑著回家。因為要趕著回城,弟弟和侄女送我們。雨絲不斷,愁緒涌向心頭。每一次離別,都特別的傷感。
田地里,桃花朵朵,粉色的花瓣在風中搖曳,金黃的油菜花綻放笑臉。這粉色,金黃,帶給這昏暗的天色一抹亮色,也給春天帶來了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