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工作指示比較模糊。正因為如此,如果能問出上司想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水平的成果,那么工作就成功了一半了。比如上司說:“先大致調查一下A公司的新服務。”這個指示很不清楚。而這時如果回答“是的,我大致調查一下”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如果你的“大致,和上司的“大致’,不一樣的話,恐怕之后不僅受批評,還要返工重做。但是如果你回答“大致?請您再進一步指示好嗎"的話,也是大錯特錯。這種回答只會讓上司覺得你是個沒有解決問題能力,不推就不走的人。其實正確的回答就是補充上司模糊不清的部分,從自己的角度做出假設,與上司溝通。比如說:“您說的大致調查,我個人覺得應該可以從主要的市場目標、服務特征和其與競爭對手的區分度、價格體系、供給體系這四個方面入手。我打算這四項每項總結一張,一共五張資料可以嗎?”每項總結一張,包括封面一共五張。其中用數字表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溝通能夠讓雙方看出成果的輪廓,是一次成功的溝通。
——————————————————
I:很多時候,來自上司的工作指示并不一定很清晰,很可能只是一個大概的方向,這個時候讓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的做法不是立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動,而是要停下來先跟領導確認關于這個工作上司的想法是什么,確認的方法是拋磚引玉: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對這兒工作有思考,但重點在于聽取上司的反饋,如果你的方向是對的,上司會給出確認,這個時候可以順便再請領導補充完善,給予上司發揮的空間;如果你的方向是錯的,上司也會給出反饋,上司的反饋將避免自己走彎路,能夠按照正確的方向開展工作。
A1:以前上司布置工作,只是給個方向,自己當時不懂得反饋——不懂得反過來“管理自己的上司”,要么就是埋頭去做,然后被批不對,自己生悶氣,抱怨,覺得都是上司的錯,如果他布置清楚了不就不會這樣了嗎?不但不反思自己不是個靠譜的下屬——靠譜的下屬有反向管理上司的能力。要么就是拖著,拖著,一直拖到時間節點到了,上司急著交,隨便就扒拉一個,到了開會的時候,自己覺得丟人,上司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所以在一個崗位上一坐十幾年,看著一起進公司的同事都升職加薪了,自己把一個崗位坐穿了
A2:學習到這個知識以后,具體做法是:
當下一次在面臨這樣的情形時,1、首先卸下抵觸心理;2、停下來思考這個方向,重點不在于自己的想法多完善,重點在于給出自己的思考,看看自己的思考是否是上司想要的方向,檢查自己的思路對不對頭;3、認真記錄上司給出的反饋,記錄要點;4、按照上司給出的方向進行工作;5最重要的是在工作結束之后,有個復盤,總結一下自己一開始的思路和上司之間的差異之處,如果自己能夠想通,記錄下來,如果自己想不通,找個時間跟上司交流,了解他這么做背后的原因、考慮,促進自己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