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7年1月8日,即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四川眉州的一戶人家里,二十七歲的蘇老泉和其妻程氏迎來了人生中最幸福最難忘的時刻。在這之前他們所生的一位長子,但不幸早夭,一直盼望再有個兒子的他們,而今如愿以償,這個孩子的出世帶給了父母久違的快樂和心靈的安慰,尤其此時正逢老泉人生不如意之時,蘇老泉給這位遲來的兒子起名為“軾”。
歷史上但凡大人物的出生都會伴有異象,劉媼夢見蛟龍盤身,醒而懷漢高祖劉邦,先夫人李氏母親夜夢太白星入腹,生詩仙李白。蘇軾的出生也不例外自然有傳奇故事,眉山縣內有一山名為彭老山,一年四季郁郁蔥蔥、百草豐茂,可就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的一天,不知為什么忽然花草凋零,樹木枯萎,更奇怪的是,六十多年后,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的某一天,荒蕪多年的彭老山忽然又重放光彩,恢復了蓬勃的生機。人們就傳說,在彭老山草木忽然敗落的景祐三年,蘇軾在眉山誕生了,彭老山的鐘靈毓秀就都集中到蘇軾的身上,被他帶走了;而建中靖國元年,蘇軾在江蘇常州去世,這些鐘靈毓秀就又回到了彭老山,彭老山又重新煥發了生機,(蜀有彭老山,東坡生則童,死則青——宋?張端義《貴耳集》)。這當然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且我們也寧愿相信這是真的,從蘇軾的一生取得的成就,文學上的造詣來看,他確實有著比常人更高的悟性,可以說是天賦異稟,但是這不能就此判斷這個人日后一定飛黃騰達,一個人的成就,更與他從小的家教,個人性格的養成,后天的努力和社會閱歷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尤其是他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