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說:“梭羅這人有腦子,月亮照著他的鼻子……梭羅這人有腦子,像魚有水、鳥有翅、云彩有天空。”
第一次知道《瓦爾登湖》這本書,是大概十年之前,那時候我上大學,只是覺得名字很好聽,我挺喜歡優美的散文。
后來朋友給了我一本他讀過的舊書,扉頁上還留著他藍黑的鋼筆字跡,數年來,我曾經多次翻開這本書,從頭看起,或翻閱其中的幾頁。然而,我從未有一次真正的讀進心里,往往都是讀了幾頁就讀不下去了。整本書二十多萬字,大都是風景的描寫,幾乎沒有一點兒的故事情節。從前我看小說的時候,每每遇到大段的風景描寫,我都會粗略地一眼掃過。
我在豆瓣給這本書打了不高的分數,那時候的我感覺這只是一本描寫風景的散文集,徒有虛名而已。于是它靜靜的在我書架最不起眼的角落躺了很多年。
直到幾年前我接觸到了極簡主義方面的書。我開始嘗試精簡、整理、反思自己的生活。從以前每天的買買買,變為每天的扔扔。從一個消費主義者轉而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從一個過分關注外在的物質,將幸福建立在無限的獲取物質上,轉而變為更加注重精神和生活品質,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也就是這些日復一日的極簡之路,讓我嘗到了甜頭:我變得更加專注,思路變得清晰,房間變得干凈、容易清理,生活越來越有條理。我發現我真的變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而我也從對物質的無限追求當中解脫出來,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放松。
去年年底,單位為每我們購書,一本新版的瓦爾登湖送到了我的手中。
當我再次打開這本書。迎面撲來的卻是一股芬芳:泥土的芳香、湛藍的湖水、茂密的樹林、寧靜的小屋、綠油油的豆田,以及房前屋后嘰嘰喳喳的小鳥,營造出了一個唯美的田園的境界。
我想到了我們的祖先陶淵明。陶淵明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草盛豆苗稀,是宅邊有五棵柳樹,好讀書不求甚解。而梭羅是在瓦爾登湖當中蕩舟、洗澡,是在田埂中辛勤的勞作,是在耕作之余,讀一讀書。在我看來,他們的生活追求、生活理想是如此的相近。陶淵明放棄了仕途,而梭羅逃離的是俗世。他們是孤獨的,然而又是自由的,他們共同追求的無非是一份自由自在以及真正的精神富足。
《瓦爾登湖》這本書在,在極簡主義者的圈子里,簡直就像是一本圣經。因為它真正的闡釋了極簡主義者所以追求的精神內核。
梭羅的確是一個聰明人,他對文明社會的反思、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自身價值的探索、對大自然的深切體察都滲透于字里行間。他的文是散文、是詩歌、是哲學的思辨、閃耀著美和智慧的光輝。更可貴的是這一切都不會晦澀難懂,將智慧融于優美的大自然中,自然流淌出的詩句,在每一頁緩緩流淌,散發幽香。
每次捧讀,頓覺唇齒留香,神清氣爽。那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瞬間就放松下來。對感官和心靈都是愉悅的體驗。
從前的我沒有讀出這本書的真諦,然而我并不覺得遺憾。因為讀有些書是需要閱歷的,上學的時候看著似懂非懂的地方,現在因有了切身體會,才能真正懂得它的美。如今,我有幸,成為梭羅真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