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國病人》是加拿大作家邁克爾?翁達杰的代表作。他以細膩抒情而又準確的筆觸,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意大利一棟廢棄的別墅里四個傷心人的因緣際會。他們置身于戰爭的陰影中,默默舔舐自己的傷痛記憶,小心翼翼走向彼此,但最終因為戰爭的升級而天各一方。
? ? ? ? 女主人公,漢娜,在戰爭中失去了父親與孩子,身心疲憊,在部隊醫院撤退的時候,她拒絕撤退,固執地照顧一個被嚴重燒傷的病人。
? ? ? ? 卡那瓦喬,因偷竊技能成為戰爭英雄,也因此失去了雙手的拇指,他只能通過注射嗎啡來重新想像自己的身份,同時對英國病人身上的巨大秘密窮追不舍。
? ? ? ? 印度拆彈兵吉普,聰明,細心,機警,戰爭期間,他憑借高超的拆彈技術為宗主國英國效勞,他愛漢娜,但是因為二戰升級,美國給廣島投了兩枚原子彈,導致無辜者死傷無數,吉普不能接受白人對黃人所在國家的這種殘忍手段,憤然脫下軍裝,騎著摩托,回到自己國家,后來結婚生子,成為一名求死扶傷的醫生。
? ? ? ? 英國病人,終日躺在床上,流連于希羅多德的《歷史》,他的探險生涯結束于一樁婚外情和情殺,從此那個失落在山洞里的女人,就成了他在精神荒漠探險的地圖。
? ? ? ? ? 一座在戰爭中被炸毀的教堂別墅,所有的墻壁和天花板上繪滿了大樹與藤蔓,所有的家具,床,包括圖書室基本被毀壞,但沒有完全毀壞。殘余的床還可以使用,剩余的圖書完全可以用來每日朗讀。在這樣一個廢棄的環境里,漢娜種上了蔬菜,她也會在荒蕪的草叢里細心的剪下盛開的野花,插在房間。她悉心的照顧英國病人,并給他讀書。與其說是在盡一個護士的職責,不如說是在彌補不能好好照顧受傷的父親。她不能想象,一生熱愛自由的父親,受了重傷,被拋棄在鴿子房里,聽著鴿子的咕咕聲,聞著鴿子糞,是怎樣孤獨痛苦傷感的死去。她拒絕隨軍撤退,是對戰爭殘忍,戰友無情的無聲指斥。也是對自己麻痹而疲勞的靈魂的安頓,見慣了死亡,還保持著對生命的敬畏,對死亡的疼痛。她就像尸橫遍野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依然燦爛盛放的一朵黃花,能治愈戰爭帶給人的晦暗。
? ? ? ? 卡拉瓦喬是漢娜父親的好友,也是漢娜小時候的偶像——神偷。英國人在戰爭中利用他獲取情報,但是當他被抓,殘忍的剁去兩個手指。隨著手指而去的還有他的膽識與機智幽默。經歷戰爭的他,聽說了漢娜的故事,也脫離隊伍,尋找到了漢娜。但是漢娜已經不再是那個活潑單純不諳世事的小姑娘了,而他在漢娜心中也不再是神偷。曾經天涯咫尺,如今咫尺天涯。相互同情,相互慰藉,但無法相互融合,像水與糖那樣。
? ? ? ? 吉普,這個來自印度的拆彈兵,似乎很快和英國病人侃侃而談,似乎相見恨晚,似乎和漢娜一見鐘情。他們身體可以相互慰藉,相互融入,在這個到處都是炸彈的地球上,似乎他們這個廢墟一樣的別墅,成了他們愛情滋長繁榮的伊甸園。他們讓彼此感覺信任,安全,溫暖,美好。讓讀者一度感受到,戰爭雖然殘酷,但是戰爭的廢墟上愛情之花依然嬌美無比。
? ? ? 然而,當兩枚原子彈爆炸在廣島,作為黃種人的吉普,無法再為他的宗主國服務,也無法再直視英國人以及所有的白人。他脫下軍裝,拋棄拆彈設備,騎上摩托,義無反顧的回家了。
? ? ? 多少年后,當他在日暮黃昏想起漢娜的時候,他想,他應該給漢娜寫一封信,但他卻從來沒寫過。戰爭造成的心理與情感隔閡,并沒有在歲月的就轉中消失,就像他對漢娜的愛。但前者讓后者只能雪藏。
? ? ? 小說語言抒情、準確,讓人浮想聯翩,讓人身臨其境。這是一本需要讀者慢慢去讀的書,是一本會呼吸的書,也是一本值得重讀的書。
? ? ? 《英國病人》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是一場戰爭的距離,最厚的墻壁也是戰爭。
? ? ? 然而,在戰爭的廢墟上,畢竟愛情之花綻放過,所以,只要人在,美也許永遠不會隕落。廢墟并沒有完全廢棄,因為有愛,有情。但如果戰爭無限升級,那傷痕累累,雪上加霜的人的心靈還能支撐多久?
? ? ? 一起讀吧,感受作者娓娓講述的戰爭、愛情故事。還有故事引起的思索,以及美妙而精確的語言所建構的令人向往而又真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