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特崗 ?不一樣的生活

圖/文.三欣


21歲至24歲,變化的是數字,不變的是希望,特崗三年期限已滿,轉編轉崗繼續原單位奮斗!

我的24歲,原計劃是研究生畢業的時間。然而,事實上,我已在鄉村教師的道路上走了三年。

大四未畢業便參加了當年的國家級特崗教師招考,很幸運,名列前茅,五月便與教育局簽訂了三年的特崗合同。于是,七月畢業后經過一些系列的崗前培訓,九月正式步入教師崗位。

作為一個生活在小城市的姑娘,上大學之前連本省的邊界線都未跨出過的人,從來都是爸媽庇護下的寶貝,家庭雖算不上富裕但也至少小康。

初見鄉村學校

八月底到校報到,在一家人的護送下去到了鄉村,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路旁的農作物,也煎熬著全家人的心臟。爸爸終于在一個小山堡前踩下剎車停穩,一家然沿著石階走上去,嗯,學校到了:一棟獨立兩層建筑,破舊的門窗,水泥硬化的操場,還有四周被太陽暴曬裂出泥土長出的野草,學校的四周被大樹包圍,沒有圍墻。

初識學校同事

說是同事,其實那天見的全是學校領導,一個校長,一個教務主任,一個財務主任,個個皆和氣友好,校長一邊給我爸介紹學校情況,一邊忙著打理衛生。因為還沒正式開學,也都剛回學校,所以一切的工作也還沒步入正軌。

之后安排了我的住宿,二樓的一間小房,校長說:“洗澡間還沒資金修,廁所是下樓后的那個師生公用廁所,這間屋下午太陽一直曬,會比較熱,先將就將就。”

初在農村生活

家人回家后,留下我21歲的我在那里工作奮斗,上班的地方離市區五十多公里,于是周一去上班,周五回家,剛開始的時候各種不習慣,下午四點下班,送完學生離校后就自由活動了,寫寫教案,看看書,整理整理寢室,逛逛鄉間小道,跑跑步,別無其他活動,因為那時候網絡還不通。

因為未曾進入深秋,天氣依舊炎熱,送完學生離校后便給自己換一身穿搭,習慣了各種短打,可是,有種比蚊子還討厭的同類讓我特別 懊惱——麥麥兒(方言)。 蚊子在未叮之前要哼哼唧唧嗡嗡嗡嗡地發一篇議論,讓你承認自己理應被吸血,心悅誠服,誓死不二。可是,這種小東西,體型如跳蚤,叮咬起來比跳蚤更甚,所到之處必定是紅腫大包。于是,那天下午兩條大白腿變成了大紅腫腿,兩只不太白的手臂也到處是疙瘩。從那以后,在那邊我便裙子都很少穿了。

初在校工作

我們的鄉村學校總共14名教師,加上學前班共200多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90多個……

初為人師,各種忐忑,不過好在上級領導及同事的關懷,一切都能順利度過并不斷進步著。也許是性格開朗的原因,校長向上級推薦了我,命我擔任學校少隊輔導員,也算是學校二級班子的一員,初為小領導,內心惶恐。少隊輔導員有很多事做,其中一項是組織學生做課間操,學校沒有話筒,靠 的全是嗓子吼,于是靠著尖銳 的 嗓子組織著全校學生做操,通知各種事務…

準備做課間操


學校的孩子們

因為要靠嗓子 組織學生,難免會很嚴肅很兇,最初孩子們都回去家里說:“我們學校來了一個嘿(方言:很)兇的張老師”,時間久了,他們也知道我還有很溫柔友好的一面。于是,慢慢靠近我,早上到辦公室后桌子上 總是放著一些野果子或是卡片。他們總能在傳統節日來臨前用小東西提醒著你,或是粽子,或是月餅。他們也總能用山上的野果子提醒你季節的變化,或是栗子,或是楊梅。孩子們也常犯錯,但是你的一個眼神過去他便知道自己的錯,然后各種在你面前示好表現,中屋要在學校吃飯,因為學校資源和財力有限,所以孩子們都是自己打飯自己洗碗的,在教室就餐,高年級的幫助低年級的同學,打飯洗完,重沒埋怨過,總能完成得很好,之前拍的好多照片弄丟了,很是遺憾……

孩子們最愛的兒童節


2014年至2017年的變化

學校不再用網卡,通網了。

校長各處爭取資金更換了門窗。

學生們有了功能室,尤其他們最喜歡的計算機室。

國家的支持讓每間教室都安上了白板。

學校終于有了圍墻。

學生有了營養餐,吃飯無需交錢了。

笑臉



三年的總結

我給了剛參加工作時太多筆墨,因為印象太深刻。期間的關懷和感動后續會細寫。這三年中,我都是教語文和英語兩個統考科目,再兼一些副科,語文一直同一批學生,從三年級到馬上要進入的六年級,期間因為一些原因還當了本班的班主任,假期中,不時有孩子在QQ上向我問好,在微信上和我聊天,打電話來說想我了,更有家長詢問我是不是考回市區了,其實,有這麼一群孩子在,現在怎么會忍心離開?現在高速已經通了,一個小時就可以在家和學校之間穿梭了,何況現在這種大齡單身女狀態,父母身體健康,更是無憂無慮。

當前我準備著即將到來的新學期,邊上班邊充實,然后完成我三年前沒完成的碩士學位的攻讀……

一切都不足畏懼,成長就是經歷各種沒經歷的,遇到一群讓人安心的孩子,彼此鼓舞著積極向上。也因為走出去看到的是世界,不走出去,眼前就是世界,所以上班好好上班,然后利用每年的兩個假期出行,或遠或近,只為讓精神富足…
然后爭取有一天能發財,除了在精神上鼓舞孩子們外,也希望能在物質上給予他們更大的鼓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