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不要用情緒對待孩子學習過程和結果
孩子笨是基因不好,孩子學的不好是家長教育方法不對,在學習中,家長應該承擔主要責任。對孩子情緒管理,父母盡量少整事,給孩子負面情緒,因為孩子心情受父母影響最大,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盡量少的展示憤怒、憂傷、焦慮等負面情緒。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首先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要學會利用正面情緒,這是父母必須要做到的,孩子身上的任何錯誤都跟父母有關,孩子身上的任何不好的習慣都是父母身上的習慣,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自己要先學會什么是正確的,不斷提升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同步成長,不要培養一個抱怨型的孩子。
二、孩子情緒不高的時候,想辦法改善孩子情緒
1、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應該刻意地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這樣給自己增加積極的元素。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
3、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后,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4、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于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么樣呢,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
5、給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學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預實驗時,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點幼稚的做法,比如,記錄下來當天發生的好事,并解釋為什么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溫習。據調查,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覺好的事,這個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續時間也長。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情緒有些低落時,把好事當作心理玩具,拿出來玩味。我們也可以每天睡覺前或在其他空閑時間里,沒事就在腦子里整理自己的這些好事。大家可以試試。其實這就是在訓練我們轉念的能力。心理玩具除了好事,還可以是讓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觀的一面。比如,當你為孩子的一點小事生氣時,你可以跳出來想:總的來說,他是個好孩子……然后再看剛才的事,就能比較冷靜地看待了。
6、不做情緒綁架
有的專家告訴家長,跟孩子說:“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我想家長應該盡量少這樣去說。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飾。我們可以生氣。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7、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家長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給處理辦法。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并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8、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家長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于讓情緒消失,而是要盡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
所以,對孩子哭鬧的方法是:在發現他有點情緒,可能會發作時,如果他不需要家長的幫助,可以找個借口躲開,孩子通常會自己沒事了。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9、教給孩子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泄法:體育運動;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鎮靜法:數數、深呼吸;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
當孩子冷靜一些之后,教給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該怎么辦。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對于消極情緒,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辦法,這樣有利于化解情緒。但是對于積極情緒,則盡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去感受。好事,有時分析太多,好的感覺反倒沒了。
三、不要讓平時的考試成績影響情緒
考試成績在考試之前已經確定了最高分,學習成績與只與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平時投入的時間和興趣程度,已經決定了考試的成績。所以不要太在意平時考試成績,而應該從發現問題,完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上下功夫。
四、在學習與樂觀情緒之間建立聯系
1、讓他把喜歡的同學、朋友帶回家。
2、經常改變學習環境。
3、借第三者之口贊美孩子。
4、常常表達對孩子的信賴。
5、只提有建設性的意見。
6、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7、給孩子適當的報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8、帶孩子體會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難
9、培養孩子主動自我的激勵
10、讓孩子有自選課題的權利
11、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故事
12、用近期的學習目標來鼓舞孩子
13、保持新鮮的學習內容
14、以樂觀幽默的口吻淡化孩子做錯題時的失敗
15、讓孩子養成大聲朗誦的習慣
16、讓孩子養成提前到達校的好習慣
17、讓孩子多結交積極樂觀的朋友
18、讓孩子養成寫大字的習慣
19、鼓勵孩子多做些新的嘗試
20、鼓勵孩子“不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