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作者|小來
前幾天我的表妹剛剛高考完,開始面臨報志愿的難題,姑姑這幾天也非常著急。按理說表妹這次考的分數很不錯,總分385,在整個江蘇省文科考生中差不多在600位左右,這個分數上211,985不成問題。可是到底選哪個學校什么專業卻把他們家難壞了,還專門花了錢請了學校的老師給把關,結果還是拿不定注意讓我給些建議。我一看,第一第二志愿居然是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據說這個比較保險。
上大學意味著已經脫離了以前純粹的學習生涯,同時為了將來走入社會打好基礎和做準備。這段時期非常重要,中國很多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就是這個階段形成的,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
表妹的這個志愿我覺得報的不合適,她的分數完全可以選北京、上海的好學校。我趕緊跟她們溝通,讓她們把志愿改掉。
雖然高考報志愿很難 ,但我覺得基于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則,綜合考慮,應該能報得不錯:
1.首先考慮城市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一定是要首選的。這些城市是國家的發展中心,經濟發達,聚集了全中國最好的資源和人才。
中國最優秀的大企業甚至跨國企業的總部都集中在這些一線城市,經濟體量越大的城市,企業越集中,工作機會也越多,連面試也都會更方便點。
北京、上海自不必說,能上的話首選這兩個城市。廣州的好學校不多,深圳雖然沒有什么好大學,但是有特別好的企業,騰訊、華為招人的時候,深圳大學畢業生就占了很大便宜,甚至比其他城市排名比它更靠前的學校的畢業生機會還要多。
除了上述的四大城市,像杭州,南京這些經濟發展快速的沿海城市也是可以考慮的,不想留在一線城市的人才大多數流向這些發達二線城市,政府對人才也有很多引進政策,資源相較其他城市也更豐富。
其他就是西安,哈爾濱,雖然地處內陸,但是高校集中,屬于大學聚集地,文化氛圍也是不錯的。還有武漢,成都這類二線城市,他們占據的地理位置也是比較有優勢的。
一般各大企業去全國校招主要考慮的就是以上這10幾個城市,一來是好學校的集中地,二來占據有利的地理位置,輻射區域廣,招聘成本大幅降低。
2. 選學校還是選專業
很多老師的看法都是先選學校,連吳軍老師在最近指導學生報志愿的問題上也是先看學校的。我覺得這個要因學生而異。
如果學生自己沒有什么傾向性,也不清楚到底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那就先選學校,再選專業。
如果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已經在某方面展示出很明顯的特長,那就先定專業,再找學校,選學校的原則也一定是優先考慮一線城市的你能選的最好的學校。
比如我的表妹,我問她喜歡文科的哪些方向,她說對心理學感興趣,但是姑姑卻覺得學心理學沒什么前途,也難找工作。
其實這只是局限于她自己對心理學的認知。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科,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
北師,北大,華師,西南師范大學等都是心理學系非常好的學校。表妹的分數足夠可以上北師,華師了,如果可以上北大,當然更好,因為北大的綜合實力更強,其他的優質資源更豐富。
至于畢業后可以從事什么工作,除了心理咨詢顧問這種直接應用到心理學專業的工作,當然除非你立志要成為心理咨詢師,你可以繼續深造,讀碩士和博士,這種專業咨詢類的工作需要很深厚的專業技術和功底,另外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像醫生一樣,基本到40歲左右才能有所成就。
其他的呢,就有很多工作愿意招聘具有心理學背景的學生了。比如公司的HR部門,負責招聘和培訓方向的,這些都會優先考慮具有心理學背景的學生。還有很多培訓咨詢公司,市場營銷等凡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都可以。
還有管理崗位,如果你有心理學的知識,都能很容易比只有管理技能的領導做的更好,更能洞察人心。
我認識的一位華師大心理學系博士,年紀輕輕就靠著他的專業背景在培訓界展露頭角,自己做講師也成立了培訓公司,年薪幾百萬,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現在已經華麗轉身,成為獨立天使投資人,投了好幾個初創公司。
所以其實說白了,選什么專業還是要看你是否喜歡,自己做好功課,你到底擅長什么,以后可能想做什么,這是對自己人生規劃的第一步,如果做的好,可以省卻后面很多事情,也加快了你在確定人生方向和努力發展的速度,不需要花費太多試錯成本。
3. 關于學校
這個部分,我想引用吳軍老師的看法,我覺得分析的言簡意賅:
就綜合水平而言,中國最好的大學有C9(九校聯盟)的說法,即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南大(南京大學)、西安交大、中科大、哈工大。
如果再加上我認為很好的人大、南京東南大學、天津南開大學,也就是12所。
這些C9大學之間,北大和清華是第一梯隊,接下來的三所,即復旦、上海交大和浙大無論是在師資、經費還是科研成果上和北大清華都是斷崖式的差距。而后面的七所,和前面的五所,又有斷崖式的差距。至于其他大學,和這12所相比,差距就更明顯了。
只有在最好的大學里,才有最好的老師、最充足的設施、更多的和世界大師接觸的機會以及更好的海外交換學生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它們有最強的同學圈子。
也有人會說,我選錯專業了,當初報志愿的時候覺得很喜歡,結果上了之后發現根本不是這么回事,跟自己想的有很大出入。
其實所有的選擇不是都聚集在報志愿這一刻。即使專業選錯了也沒有關系,大學四年本科階段主要是通識教育,所有學生學的都差不多,即使是專業知識也都是最基礎的部分,而且很多知識在工作中很難用到,關鍵是有一個方向,學生可以知道從哪里入手,另外培養起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學四年,學生們可以有很多嘗試的機會,很多好大學在學生入學后都提供轉專業的機會,選擇一個好的平臺,一個可以有更多選擇機會的學校非常重要。
只要自己多留心,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和嘗試,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4. 其他因素
社會大發展會影響未來產業的變遷,世界即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有很多技術和產業勢必是會被新方向所替代的。一定要避免選擇那些未來一定會被取代的專業。
比如有些工作,未來可能只需要機器人就能做了,那即使再喜歡也不能跳進去學,不然出來也會被大趨勢所淘汰。
還有的學校新開的專業也要慎選,因為是新的,沒有積淀,師資和資源都沒有積累,去的學生很容易就成了試驗品。尤其是有些學校為了趕熱門,也開一個市場上炒得正熱的,但原本學校并不擅長的專業,我覺得這樣投機性的專業最好不要選,還是要選擇那些學校已經驗證過開了很長時間的好專業。
另外有些專業則可能是某所學校的戰略性決定,比如國內其他學校也沒有類似的專業,該學校認為是未來的發展發向,作為開創先河設立的,這種就另當別論,因為這種情況往往學校會投入很大的優勢資源,希望建立自己的品牌,我認為這種倒是可以考慮。
總之,城市,學校以及專業,未來的社會發展方向等等都是考生在報志愿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填報志愿雖然很難,這卻是準大學生們在走向社會之際需要做出的一個重大決定,人生的路很長,未來有很多需要自己做抉擇的事情,這將標志著他們能否真正開始學會思考,并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能選擇的情況下一定要選一線城市的好學校,如果你已經有非常喜歡的專業,那就優先考慮專業,找到在你分數允許范圍內最好的幾所學校報志愿。大學是每個學生開拓眼界,拓寬思維最好的地方,你接觸到的遠遠比你以前單純的學校生活更豐富,更有社會性。
除了本專業的學習,要多多涉獵不同的領域,聽各種講座,跟各種有意思的人接觸,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多去探索自己的行動邊界,才能在將來踏入社會時更加篤定,逐漸學會自己思考,自己做決策的能力。
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如愿以償,進入心之所向的學府,開創屬于自己的未來。
*作者介紹:曾經的創業者,現在的創業公司合伙人,業余時間閱讀,寫字,畫畫,創立“本來時間”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