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某些事跡和親身經(jīng)歷,昨天粗略地談到的只是敬畏的滄海一粟,不敢說有深度。人可以沒有信仰,但必須要有敬畏,人要敬畏的事與物實在是太多了。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友誼、敬畏婚姻、敬畏情感、敬畏長者、敬畏晚輩、敬畏客戶、敬畏事業(yè)......林林總總的敬畏,讓我深深地感到自身的渺小,身輕力薄,手無縛雞之力。
今晚,在天空中的平流層里,腦海里再次涌現(xiàn)“敬畏”,回顧了昨天的話題,回想起人生四十多載每段人生的路跡。以前,我也從來沒有關注和思想過“敬畏”二字,只是有著一顆敬畏之心想必是天注定而已。有了這顆心,倒是能面對自己看到的各種粗鄙和丑陋,仍然能心存美好、心存熱情地認真工作和生活。
熟悉我的同學朋友都知道我比較懶言,很多時候聚會或某種場合,說話的時候我是可以忽略不存在的,有意思的是,常常有人說,少了我總覺得缺少點了什么,呵呵,我也不知道。也許,大家缺少的是一位特別投入并且特別認真的聽眾和觀眾。想必是我尊重、珍惜和認真對待每一次聚會的結(jié)果使然。
轉(zhuǎn)型教育培訓事業(yè)開始至今,我是忐忑不安的。我向來不喜好為人師,權(quán)當是一種傳道授業(yè)解惑、與新生代新銳設計師交流學習共進的角度開啟人生的第二階段創(chuàng)業(yè)。忐忑不安來自于我不是滿腹經(jīng)綸的教授,也不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專家,在教育領域,我是白紙一張,并且從來不在公眾場合講話的我,又如何能講出能吸引人或啟發(fā)人的話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志氣,讓我開始挑戰(zhàn)自己。從古圣先賢、從中到西,我翻閱了教育家們的名言、理論、觀點、案例等等,找到了他們之所以成為教育家的共性,之所以能夠成就他人的方式方法。教育的重點在于育,本著這個基本點我現(xiàn)在一點一滴地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去踐行,也許,這條道路和方式不那么容易被理解和孤獨寂寞,但敬畏教育之心會讓我且行且珍惜。
向來較少關注世間丑惡之人事物,哪怕各大媒體在大肆宣傳,人人皆知,我也不愿意消耗腦細胞去關注、思考和分析。不是麻木不仁,汝非魚安知魚之樂?所有角度和觀點都是見仁見智,很多灰色地帶的東西,我們都無法去啟及事實與真相,而我只想帶著一顆敬畏之心做好自己,和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在尚且沒有能力具備達濟天下的胸懷,唯有獨善其身。
這,總可以做得到的。
2017年2月24日平流層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