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只留我一個人,這早已習慣了的,他們一個回家陪未婚妻,一個陪情人去江蘇游玩,我就留在房子里陪自己。
我最近新買了個臺燈,燈光足,房子夠安靜,且有空調可以呼呼地吹,但有時候不禁覺得一陣發冷,不知是不是瘦的原因容易感受到冷。
今天周末,可以對此不以為意。天剛向晚的時候,飯后,坐在桌旁翻開了卡夫卡,這本書是本中短小說集。
看的第一篇是短篇,叫《判決》,剛讀的時候有種稀里糊涂的感覺,前一半寫了一個人給在異國的老友寫信,老友是在俄國,他想勸老友回到家鄉生活,不過老友還是不肯回,他還不肯將自己的生意成就,還有訂了婚的事告訴老友,有一次寫信,他終于考慮好要把這些好事告訴老友,信沒寄出。
上面也只是一個大概,其實我讀這篇也只有一遍,現在都沒有興趣認真的再讀上一遍。
后一半,主要焦點是在他與父親的交談上。他把他準備寫信告訴老友自已已訂婚的事情告知父親。
中間一些細節沒仔細讀,不過,我還算是可以摸出大概個情況。他以為,父親很不喜歡他的老友,不過父親告訴他自己剛開始是不喜歡,后來卻不是這樣。
有個地方是使人驚訝的,他父親說自己也一直給老友寫信,說到老友其實什么都清楚,甚至比他自己還清楚他的事,老友左手拿著他的信讀也不讀就揉成一團,右手拿著父親的信,讀了又讀。
他說父親監視他,我沒看明白。不過父親那些話倒是使人驚訝,今讀者思索,為什么會這樣呢?
結尾處,父親對兒子有句評論意味的話:……直到如今你只知道你自己,你本是個無辜的孩子,可是說到底,你是個沒有人性的人!所以你聽著,我現在判你去投河淹死!
怎么回事?老子要兒子去死。這究竟是有多大的恨?本篇小說也未提過兒子干了些什么事,那一定是干了點什么事。
回看一下小說開頭,有一句話似乎可以讓我明白點什么,原句是“他尋思著他的這位朋友如何由于不滿自己在國內的前程,幾年以前當真逃到俄國去了”
老友不滿自己的國家才逃入俄國。現在的關系是,老友與他關系越來越疏遠,但卻與他父親關系密切。而父親與兒子的關系,不太好。
我想這里的主人公或許是代表了當時奧匈帝國的邪惡的一面什么吧。
結尾,父親判兒子投河,兒子真的投河,以表自己對父母親是有愛的。
說實話,這篇我算是讀得囫圇吞棗,馬馬虎虎吧。
接著看了幾斷《變形記》,一個人清晨變成一只巨大的甲蟲,使我的想象到了毛骨悚然的地步。
一會兒就放開了書,出了門,感覺還挺孤單的,很明顯是沒有閱讀的最佳狀態,想到還是出去走一圈會好些,于是出去稱了點泡椒鳳爪,嘴里辣辣總是有滋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