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0)班 陳凱旋
每當我們說起曹操時,我們總會想起那個一世奸雄的曹丞相。但實際上,曹操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
曹操雖生在官宦之家,但由于其父依靠在宦官門下,原姓夏侯的他也被迫改姓曹。兒時的阿瞞,也曾是胸懷大志,想精忠報國的。他不忍心看十常侍亂殺讀書人,但由于其家世,他也不好說什么。也正因他的家世,他被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兄弟所藐視。他的童年,雖享受著在靈帝亂世時的安寧,但他的內心是空虛的。
我們都說曹操無情無義,曾經那句:“但叫天下人負我”,被后世罵得狗血噴頭。但看一看早年的曹操,卻看到了于世龍的影子。當他剛舉孝廉任洛陽北都尉時,其曾擺出一副大棒,放言說要殺盡貪官。但其也因此遭人排擠陷害,不得不遠走高飛,這時的曹操心里就開始了猶豫,是否仍做個漢室忠臣?其給兒子曹丕起名時,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因此,他不自覺地寫了“不”,他反應過來時為時一晚,就在“不”的下面加上了個“一”成為了“丕”。
在地方的鍛煉讓他真正地成長起來,看到了黃巾滿地,處處尸骨殘骸之景,其終于意識到,漢朝不值得去拯救。
曹操并不是奸臣,而是時代只允許奸臣活下來。相比“五斗米道”道長張魯,嗜殺成性的袁術,我們可以看到,北方在曹操的治理下是安定很多的。其重用文人,在地方上廢除州牧一職,重設太守,防止割據的行為可以看出,曹操是心系百姓的。在曹操的治理下,奢華之風也有所減弱,可以說,他是優秀的。
傳統上,人喜歡把人分為好人壞人。但實際上,人是復雜的。曹操是架空了漢獻帝,但其主政期間國家朝綱有所振興也是不爭的事實。曹操錯就錯在不姓劉和選錯了接班人這亮點。其子曹丕,奸邪有勝于其父而能力輸于其父。也正是曹丕,開創了“禪讓”這個不好的先例,重用了自己無法像其父一樣控制的司馬家族。若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可以說,在三國的風波消失后,魏會創造一個自己的盛世。
可惜一切都是晨霧里的炊煙,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曹操,也一直作為一個奸臣,存活在世人的心里。君不見如今曹操的臉譜都是白色的嗎?這可能就是曹操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