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書: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今日繼續精讀成甲老師的這本個人知識管理的經典之作。
近日《大俠霍元甲》熱播,這是一部講述我們都熟知的愛國武術大師霍元甲的傳奇一生大戲。
本身就自帶話題的《大俠霍元甲》,一經播出就收視猛增。雖然收視迅猛,但評論卻呈兩極分化,這里不過多言論,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霍元甲。
我想說的是對劇中人物霍元甲的二弟子——高奇。
高奇是霍元甲的二弟子,武功高強,但生性強硬、兇殘。在劇中因為救霍家連續三次殺人,殺心太重,且屢犯殺,被霍元甲逐出師門。但他非但不自思己過,卻怪罪于大師兄劉振生,且不聽小師妹沙燕的好言相勸,更是要與其他師兄弟動手,實在是讓人心寒。
其實在生活中遇到同樣的情況,我們又何嘗不是那個“高奇”。當我們自己犯錯時,面對別人的批評指正,好言相勸,經常是不經思索,毫不留情地反駁。哪怕是我們沒有犯錯,當別人提出相左或不同的觀點的時候,反駁的言辭也是不過大腦脫口而出。
這便是心理學中一個常見的現象——習慣性防衛。
習慣性防衛是指當我們的觀點或尊嚴可能會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立即反駁,而不是思考對方的挑戰和質疑是否合理。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情況發生,你可以在以后的時間去留意觀察。當同事和朋友之間有不同觀點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有聽完對方的意見,就立刻反駁,非要證明自己更有道理,對方也是不甘落后,雙方爭論不休,絲毫不會退卻。有時候,雙方爭執半天才發現,爭論的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
那為什么我們會有習慣性防衛呢?
因為當我們自己受到挑戰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向外部找原因,所以當別人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當然就會覺得不合理,你覺得他是在針對你。
這種習慣性防衛最大的危害不是反駁本身,而是一旦我們陷入習慣性防衛而自己不知道,那么所有的新知識、新觀點都不會進入你的腦袋。
知識的學習也會有習慣性防衛,它會嚴重阻礙我們學習新的知識,降低我們的學習效能。
所以要提出學習效能,必須打破習慣性防衛。
要想打破習慣性防衛,就必須建立綠燈思維。
綠燈思維就是當我們遇到新的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第一反應是:這個觀點有什么用?為什么他會提出這個觀點?這個觀點能夠怎么幫助我自己?
一旦你有了綠燈思維,那么所有的觀點都是為你服務的,你既能接受新的觀點,又能鞏固優化原來的觀點,更能豐富你的知識和想法。
我們再來看看高奇,如果他能明白綠燈思維,就不至于把自己被逐出師門怪罪于大師兄,早日反省自己的過錯,也不會走上一條不歸路,他應該早點知道綠燈思維。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時刻保持綠燈思維,尤其是在學習知識的時候,綠燈思維要保持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