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吧,今年十一長假,想著去圖書館復習,就找到了這個浦東新區(qū)陸家嘴圖書館,這個由陳占美先生和她夫人捐贈的館古樸陳舊,書香四溢。
我挺喜歡這里的,從十月到現(xiàn)在,來這里好幾次了,我不是一個很能坐住的人,在圖書館也忍不住玩手機,但還是喜歡這里的氛圍,可以讓我的心靜下來,看看書,寫寫文。愜意的不行。
以前我寫東西的時候,總是會矛盾,雜念太多。現(xiàn)在臉皮大概又厚實了一圈,那時候自己寫的東西不好意思給別人看,現(xiàn)在不會了,我樂意分享,但我寫文本來就是為了開心,抒發(fā)以及思考,用不著迎合別人口味。很多讀者總是會通過文字來窺探寫文者的心里,揣測他們的用意,渴望能找到共鳴或者能夠抨擊諷刺一下,而那些個爆文有些正是抓住了讀者的心里,用戶的需求,從而寫出爆點很炸的文章。
這樣的文章我也會忍不住去看,想從中找到些刺激滿足我的獵奇心。但是作為一個寫作小白而言,能靜靜的寫東西,寫自己想寫的,有那么幾個讀者,或者就單純寫給自己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就處在這個狀態(tài),無知無畏的。
我這個階段,認知有限,很多東西想表達出來,卻無從下筆。總想著往腦子里多輸入點東西,結果發(fā)現(xiàn)根本進不去。想輸出一點,又發(fā)現(xiàn)出不來。老有一種江郎才盡的感覺。
寫不出來的時候就發(fā)呆,看著自習室對面墻上的攝像頭,老覺得攝像頭在看我,我就不會長時間的注視它但又忍不住的瞄幾眼,然后用手掌扶住腦門,嘲笑自己。
再看看自習室的人們,一個穿著米色毛衣,馬丁靴,扎著低馬尾的小姑娘托著腮幫子做題,椅背上是她藕粉色的羽絨服以及帶著流蘇的棗紅色斜挎小包。她一會翻弄一下筆袋里的紙條,一會埋頭做題,清純的模樣,像極了曾經(jīng)的我們。而這個套著紅色棉服的中年男子,就這樣斜靠在椅背上睡著了,四個寬大的手指將書頁翻到半空停住了,他大概太困了,居然傳來了陣陣鼾聲。我斜對面這個小姐姐一定是個名副其實的學霸,要考專八,我偶爾來自習室,她每次都在學英語,電腦里放著英語視頻,耳機里放著英語,嘴里念著英語,手里記著英語,真是聽說讀寫全方位的。
人好像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轉性,我真正的閱讀就是從這兩個月開始的,之前也有零散的讀過些文章,但整本整本書是看不進去的。
說來慚愧,我坐這里就是來看著雜書發(fā)呆,頂著黑眼圈睡覺的,坐累了,就去外面小鋪子里弄個一斤糖炒栗子,或者零嘴。但相較之前已有了些許進步,能徜徉于書海,涉足古今。我很珍惜待在這里的感覺,安靜極了。畢竟上了五天班,難得周末閑暇,能對著電腦碎碎念也是一種幸福。
365日更營? ? ? 日更第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