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小熊簡單分析了憤怒的原因、錯誤的解決方法以及互利方法六原則,那么今天我們就再來看看,互利方法六原則在現實中的應用。
一、共享權力
企業如果與消費者發生矛盾該怎么辦?根據互利方法中共享權力的原則,我們是不是該邀請消費者加入問題調研的小組?其背后的原因是社會中的個體往往十分珍視自主做決定的權力,是否參與決定,人的心態是有很大不同的。
也是因為這種心態,學生往往會把游泳列為低風險活動,因為這是自己決定的;而核電不論實際風險高低,是別人強加的,所以覺得很危險。
所以不僅是企業,共享權力這一點其實還可以應用到普通人之間。比如小熊就在想,如果醫院在急救患者的時候請求患者最親近的人陪在其身邊加油鼓氣(就說需要家人精神鼓勵患者挺過來),這樣一來家屬就有了參與感,是和醫生共同努力在幫助患者,那醫患糾紛會不會少很多?
共享權力與否,決定著雙方是合作關系還是對抗關系。
二、價值觀沖突
價值觀的沖突之所以會很嚴重正是因為其反應了一個人的理想世界是怎樣的?這關乎我們究竟是誰?當價值觀沖突時,雙方往往會有意地曲解事實,用道德正義感和義憤包裝自己,同時將對方說成愚昧無知的人。
那該如何解決呢?
就某些邊緣性問題達成一致。
關注雙方如何建立聯系。
個體開始重新構建自我。
以巴以矛盾為例,如果有個調解人,最開始會讓雙方先找到共同的利益點,比如都是人類,都需要發展。所以從發展入手,共同發展經濟。經濟發展上去后又可以增加其他更多的聯系,比如旅游,行業交流。慢慢地隨著了解加深,發現其實雙方有很多共同點,這樣不就能更寬容得看待對方?
簡而言之,解決價值觀沖突有四個金字——求同存異。學會把關注的重心放在共同點上,放在構建新的關系上。
三、如何面對媒體?
處理公眾的憤怒,不可避免得就需要與媒體打交道。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們是否能引導媒體在此時扮演的角色呢?
一般來說,媒體無非是想要一個“真實的故事”。所以如果拒絕向記者透露信息,那不正是給他創造了一個成為“英雄”的機會?
正確的做法是與媒體坦誠相待,讓有爭議的各方向媒體表達共同意愿,希望媒體擔當教育者的角色,向公眾展示各方為達成共識而做出的努力。
媒體是敵還是友?其實決定權在你的手上。
四、有效的領導者
處理一場危機公關,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有效的領導者。那么有效的領導者該具備哪些職責呢?——
意識到雙方正試圖找一條滿意的出路。
抱著構建長期關系的態度去談判。
不管對方做了什么,努力構建信任。
引導組織,建立組織的責任感。
最后總結下,互利方法的三步程序:分享信息、聆聽意見、學習新觀點。你記住這三個關鍵詞了嗎?
小結: 矛盾往往會造成巨大的痛苦,但造成這些痛苦的矛盾都不可解嗎?其實并沒有那么難。只要克服不理智的沖動,再掌握一些科學方法,所有的矛盾都能有其解決的一天。
~~~~~~~~~~~
作者介紹:
熊家先,全國唯一本科創業專業在讀學生。在通往職業經理人的路上摸爬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