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在別人面前展現出自己好的一面,以此來獲得別人的喜歡,從而給自己帶來愉悅之感。人總是希望自己是好的,這是由人類大腦結構決定的。其實在其人面前展現出好的自己是我們和其他人建立起關系的途徑。
難道我們身上只存在“好的自己”嗎?
其實不是,事實上是,每個人身上還存在“壞的自己”。只不過是備受到壓抑了,隱藏在了潛意識內。不被自己感知到。當“好的自己”發展到極致時,“壞的自己”也會發展到極致,從而會讓自己傾向于擁有自己壞的那面的人?!昂玫淖约骸焙汀皦牡淖约骸倍紝儆谧晕业囊徊糠?。
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勤儉持家的婦女嫁給了一個賭博成癮的男人。也許你會覺得這兩個人要么是閃婚,要么是被家里人逼婚而隨意湊合過日子,然而都錯了。這兩個人是非常相愛的。那為什么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甚至某一方面有沖突矛盾的人會在一起呢?原因就在于這個婦女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她是老大,下面還有5個妹妹,一個弟弟(這個弟弟是最后出生的)。很顯然,家里的重心就放下了她那好不容易得到的弟弟身上,而分給她們6個女孩的關愛少之又少。恰好這位婦女是老大,因此她獲得的關愛相對于她的幾個妹妹來說稍微多那么一點點,但也是少得可憐。那怎么才能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愛呢?經過她的仔細觀察,多處打聽,終于找到了一個好方法---“勤儉持家”。于是她就開始在行動上和思想上最到了。因此也受到了父母更對的關愛,不過這相對于她弟弟的愛來說,仍是少得可憐,因此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愛,她在“勤儉持家”上面做到了極致。也許你會問,難道這位婦女內心深處真的不想奢侈一下,每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衣服,吃一口美味的食物?她當然想,可是她不敢,她擔心自己這樣做了,父母就不喜歡自己了,哪怕是偷偷地奢侈一下都不行,這都會被她視為“壞的自己”。于是這樣日積月累,她不敢表現出那“壞的自己”漸漸地消失在意識里,但它沒有真正地消失,而是被壓縮在潛意識里。(通常察覺不到)。
當一個人的意識已經感覺不到屬于自我的一部分特質時,那么她就會明顯去接近有這部分特質的人。這位婦女就和愛賭博的人在一起了。
世界是相反的,你有好A的一面,那必定也有壞A的一面,還有深度的一句話。你越表現出來好A,那么你內心的壞A也就越嚴重。
請靜下心來回顧一下你身上的“好我”和“壞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