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很多大學生認為回答這個問題,簡直就象是在辱沒他的智商
這是一個簡單但很深刻的命題,這是歷代大學生們用自己的命運來檢驗,回答的命題,也是每個大學生從讀大學開始就必須用一生發展和變化來回答的命題。
很多大學生認為回答這個問題,簡直就象是在辱沒他的智商,這么簡單幼稚的問題,虧得你馮老師也提得出口。不就是為了工作,為了發展嘛,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理想。
其實,無論是你現在不回答這個問題,或是你現在給出了答案給我,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實現你這個答案的過程。
因為這個命題只要你一上大學,無論你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你已經在做回答了。遺憾的是很多大學生,沒有重視這個命題的價值,意義,和掌握這個命題的回答規律,其結果是很多大學生,在為這些答案走到最后,只要到了文憑,蹩腳的專業知識,蹩腳的工作能力,為什么?
因為你不懂得回答這個命題的規律,你并沒把握好你回答這個命題的過程。
二、三代大學人用一生實踐來回答這個命題
為什么要讀大學?經歷了三代大學人的實踐來回答。
第一代,國家為了建設需要興辦大學,讀大學就可以工作,當官;形成了一種要工作,要當官,要發財,就得要讀大學的觀念,可以說這種觀念,在社會基層老百姓當中是根深蒂固.讀大學就是為了孩子有個好命運,好發財、好當官、好發展,能夠為國家建設出力,就要讀大學,學知識這么些個樸素的思想,觀念在里面。這一代大學人的命運色彩是統一為紅色的。
第二代,當國家處于經濟發展時期,包分配工作與鐵飯碗制度被打破,經歷了陣痛和現實的發展,人們接受了這個事實,讀大學要自己找工作的事實。社會上開始出現了知識無用論的思潮和辯論,而另一方面在經濟快速恢復發展,以文憑作為職業準入,使得文憑價值空前提升,產生了只要你有大學文憑,就可以找到工作,有名牌大學文憑,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的發展現象,唯文憑論,使得大家覺得找到了為什么讀大學的支點,就是為了拿個文憑,有了文憑,就可以有工作,有了名牌大學文憑,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一時間,為了孩子將來在社會中個人有個好命運,好發財、好當官、好發展,也能夠為國家建設出力,就要讀大學,學好專業、考熱門專業新的樸素的思想和觀念也就順應時代潮流產生了,并影響到現在。
第三代,然而,一個挑起端掉文憑論底線的“能力論”再一次沖擊著這個新樸素觀念,文憑不重要了,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讓很多大學人一度迷茫。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沖擊力,社會中發生的假文憑現象,讓知識無用論有了新的注解,讓很多追求知識,追求理想的大學生,成了它的犧牲品,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發展,生產力科技化現代化,使得能力成為社會用人單位主要權重考量的用人指標。然而,很多大學生因此疏遠了專業知識學習,熱中于職業能力的培訓和學習,將“能力論”曲解,使得很多大學生在后來,吃到了專業知識不夠,職業能力又不強的苦頭。
第三代大學生,可以說是很難得的,他們在社會“知識論”“文憑論”“能力論”的影響下,對自己為什么要讀這個大學,可以說是到了幾乎看破紅塵的地步。但盡管如此,讀大學的路,還得是要走下去。
所以,到了今天的大學生,知識、文憑、能力就成為你為什么要讀大學必須明確回答的三個權重方向,今天的大學生回答不好這個取向,就決定了他在今后大學幾年的作為和結果,也間接或將直接影響到進入社會實現個人發展的前途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