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跟朋友討論,如果事物有好壞之分,那么,為什么要有壞的部分存在?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是過去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角度。
隨著年齡增長,所見所聞逐漸增多,越發堅定事物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對與錯之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必然會從自身利益出發,與你而言可能是弊端,但與我而言,可能就是有益處的。你說這事兒怎樣判斷其絕對的好與壞呢?
這里討論范圍,當然不排除類似公理存在的大惡,是非對錯,比如燒殺掠奪之類。
結果只能簡單粗暴的得出這樣的結論:事物存在必有它的道理,沒有壞,哪來的好,俗話說:無魔那來的佛,好就是在壞上面建立的。
這當然不能作為有力的證據去說明一個道理。
就像自然界中的存在,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太陽就有月亮、有陰就有陽、有高就有底、有得就有失... ...誰能誰明白。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這些所謂的“負面”,其實是幫助我們向“正面”走的參照呢?
最近聽到一本書叫做《心靈的七種兵器》就是從這個角度說明“負面”情緒是怎樣幫助我們。
作者武志紅,曾經患有抑郁癥,得知自己的病癥,他接受這一現實,并且積極治療。恢復之后,這段生病的日子給他很多啟發,抑郁讓他想明白很多事情,還在這期間還寫了幾本書。
克里希那木提說,一切問題源于自我拒絕接受真相。
如果我們知道這些是負面的,是所謂的不好,刻意的壓抑,時間一久就像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反而適得其反。相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去接受。武志紅說:“壞情緒不是你的敵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接受自己的‘壞我’,從所謂的 負面情緒中吸取力量。”
怎樣理解呢?我們從書中的以下幾個方面思路細想,看看能有哪些收獲。
最純的悲傷幫你告別悲慘往事
比如,悲傷到無法悲傷的時候,也就不悲傷了。悲傷有時伴隨哭泣,從而使緊張釋放,心理壓力緩解。它是一種消極的減力的情緒,也是一種心理保護措施。
憤怒 你的力量之泉
憤怒首先是一個信號,它告訴你有人過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間,過分地控制了你。沒有憤怒,你就會在不適當的地方屈服,就會手足無措。
內疚 和諧關系的調節者
內疚是大自然的饋贈,它在提醒我們,你的一個關系需要調整了。假若你懂得接納自己的內疚,并幫助對方接納他的內疚,那么關系就會自然地流動,自然地走向和諧。
儀式 引導心靈的蛻變
一次生命,就是心靈不斷成長的過程。只是對于心靈的轉變,我們常處于混沌狀態,不知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儀式來提醒自己,甚至引導自己的轉變。
恐懼 揭示生命的真諦
不要單純的克服恐懼,這樣你就忽視了恐懼傳達給你的重要信息。
關系 我們心靈的鏡子
重要的親密關系,使我們生命中的拯救者,遇到一個真心愛自己的人,那是生命力最有價值的事情。
接受 帶你走向自由之路
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承認他不可改變。一個人的人格就是這個人過去所有人生經驗的總和。
西方許多哲人都說過,不必抵觸‘靈魂的黑夜’,相反當擁抱它,當你做到全然地擁抱‘靈魂的黑夜’時,它便給你巨大的能量。
心靈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尊重并信任它,接受已發生的事情,再擁抱自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