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歸根結底就是將所用過的方法,成功的案例經驗等刻畫成萬能方法論,道是一樣的,所求之路不同而已。
————————————————————————記《互聯網運營之道》讀后感
從事運營工作也差不多四年左右,從對運營的一知半解到現在的稍稍有點了解,我的運營之路也經歷了蠻多讓人想逃離運營崗位的各種事情。收入,活躍用戶,新增用戶等等作為最基礎的運營考核指標,給了我無窮的壓力,于是當時對產品,研發這類技術性崗位羨慕,羨慕他們是任務制的。而對于運營來說,沒有什么絕對的工作時間,沒有可以完全完成的任務,只有優化最優化。之前有在讀運營大牛黃有璨的《運營之光》,很受啟發,從思維上,方法上都對我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運營之光》還在閱讀中。在公司趁著工作的時候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把新浪微博運營總監金璞的互聯網運營之道讀完了。
關于《互聯網運營之道》
本書對運營的分類,運營的方法論,活動運營,內容\文案運營,用戶運營及數據分析等進行了很詳細得闡述,它都整理成了一系列的方法論供大家來執行,并且從本書中我也收獲了一些以前看的運營書中包括運營之光中沒有了解到的東西,比如用戶模型的建立,用數據統計建立數學公式進行預測即數據分析等。這些方面的知識也讓我感到了自己對數據分析,用戶運營這塊極大的不足,以后也會重點來專注于這兩塊。
這本書如題所示,從道的層面上對運營進行了,結合了大量的實例,而因為著作者為新浪微博運營團隊組織者,對平臺和內容的運營著墨更多。從前期產品引入階段的運營規劃到中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和用戶運營到高階的數據運營,運營創新,本書非常全面得對運營的方方面面做了闡述,語言相對較為簡潔,是一本相對來說比較理性的書。
正因為理性,一向抱有情懷的我更傾向于讀三節課,三節課的文字每個字似乎就是黃老師在給你細細得分析問題。但是真的讀下去,發現本書給我還是帶來了很多的驚喜給我。看三節課的時候更多時候是傾向于去思考每個細節,每個階段的策略,考慮的相對來說是比較窄的范圍。而本書則從整體上層面給運營建立了方法論,而大家需要思考得就是從這些方法論以及驗證過的經驗中得出適合自己的運營路子。下面想重點來說一下本書中我覺得比較好的幾點。
方法論的使用
PDCA循環,SWOT分析,5W1H方法論對大家來說應該是耳熟能詳的概念,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也經常強調。但是貌似見得太多,忽略得卻也更徹底。其實這些方法論用于運營確實是非常有效的,比如PDCA,plan, do ,check ,action. 這完全就是運營的執行版寫照。計劃,執行,檢查,優化然后循環往復,最后能把運營的每一項任務標準化一個流程,提高效率,做到極致,提煉出自己的方法論(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把你的總結表達出來,黃老師,飛魚船長,鳥哥筆記都是這樣做的,而這點目前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內容運營
以前在做SEO的時候就有句話叫“內容為王”,而現在正處于知識變現的時代,對目標用戶的高質量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在三節課里,黃老師有舉過一個同學是如何用SOP來做新浪微博的內容的,而本書則強調在內容文檔庫的建立,對競爭對手的關注(這點尤為重要,不僅要關注內容,還要關注商業模式,市場推廣策略等等),對內容級別的分類和對渠道資源的整合。內容運營不僅僅涉及到高質量,同時也需要來多維度的傳播推廣。
活動運營
活動運營就是多看,多想,多實踐,多總結。本書也總結成了幾個問題,我覺得很有參考意義,摘抄如下
1.可量化的指標
2.研究對手和行業情況
3.深入研究過去運營情況
4.研究分析好的活動案例
用戶運營
作為一個平臺,新浪微博在用戶運營這塊是非常有經驗的,作者對這塊作了非常詳盡的說明。作者用了三個詞 開源,節流和保活躍。通俗點來說,就是新增,減少流失,促進活躍。這三方面作者都舉了案例來分析如何來具體運營用戶。內容其實都比較通用,在很多平臺上可以看到。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關于用戶模型的建立。每個場景都可以從數據來建議一個用戶模型,從模型中來制定策略。以前在做游戲運營的時候有和策劃一起來分析用戶在一整個流程中的行為來優化游戲,但是沒有形成一個模型論,所以分析的效果有限并且很費時間。建立模型就可以對用戶進行一個標準化。
數據分析
這章作者介紹的并不多,但是舉的一個例子讓我大開眼界了。之前對數據分析的理解限制于分析用戶行為,分析產品運營行情,分析成本和收入等,但是沒有想過去用數學的方法去建立模型,進行數據流推測,建立數學公式,從而科學得預測,科學得決策。從這點來看,數據分析是一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活,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最后
這本書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概括性運營書籍,但就個人體會而言,并不適用與初學者。有一兩年工作經驗的人來看會更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