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午食堂吃飯,我們一群姐妹們坐在我們常坐的那個區域,開始一邊吃飯,一邊聊起了家常里短。一個姐姐開始說自己的女兒,說她還在上大學,就開始給媽媽說,以后絕對不會結婚生孩子,你就不要有什么想抱外孫的幻想了,這位姐姐說,我支持女兒的想法,生孩子養孩子這個過程太辛苦了,我覺得對女孩來說不是什么好事。另外一位媽媽感慨的說:現在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太高了,私企的女職工不管多優秀,到了生孩子休假該辭退就辭退,在單位上,要求樣樣都跟男人一樣能干,在家里,孩子家務還得是女人,現在的女人真的是太辛苦了,真的太辛苦了。姐姐們不停的強調著女人的辛苦,抱怨著養孩子的不易~
? ? ? ? 我一邊聽著,一邊想起自己上心理語言課的時候,有一個句子是:我命好苦啊,又要上班又要帶娃兒。我們的任務是要把這句話換框重新定義,用同樣的意思用正向的語句敘述。當時同學們想了好久也沒想出怎么說,后來還是老師說了一句:"你既有工作,又有娃兒,好幸福??!"大家聽到這句,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 ? ? ? 語言表達反映人的內心狀態。負向思維的人表達都是負向的,包括用詞,會用高級負面詞,比如:"辛苦""難""痛苦""絕望"等。比如姐姐們不停的形容工作有多么辛苦,帶孩子有多么辛苦和無奈,其實反映的內心狀態是被動承受,被生活所迫,被孩子挾持,對自己生活狀態的不滿意,或者更進一步,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 ? ? 首先工作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僅僅是為了生存,為了養家糊口,我們不得不去做那些繁雜的事務,不得不去學習,加班,疲憊的被挾持嗎?如果只是這樣,為什么我看到那些工作干得出色的人神情專注,神采奕奕,目光有神,為什么他們不知疲倦的披星戴月,他們不遺余力的全力以赴呢?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首先是都是人,都有人的基本需求和實現需求。工作不僅滿足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進一步也滿足了人對自身價值實現的需求。人都是自戀的,有句話說的是"人們熱愛的不是工作本身,而且在工作面前那個好狀態的自己",工作給了我們收入,給了我們價值,給了我們社會定位,給了我們更好的自信,這些對人來說,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其實我們更需要工作,我們需要工作給我帶來的巨大滿足感和成就感。
? ? ? ? 再來看看孩子對我們來說又有什么意義?還記得有個比較經典的段子說的是,當你要準備對孩子發飆的時候,請記得心里默念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相信媽媽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熊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真的上去扇幾巴掌完事!當孩子小時候晚上不住不止的哭鬧的時候,好幾夜睡不好的時候,只想放下孩子讓他哭,自己一個人好好靜靜!可是當我們正在煩躁不安,陷入生活的泥潭懷疑人生時,卻看到了很多媽媽非凡的成長:面對孩子成長中各種沖突,有些媽媽開始研究兒童心理學,不僅可以更從容的跟孩子相處,而且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也成熟平靜了不少;有的媽媽因為有了孩子的推動,和孩子一起成長起來,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嚴格要求,最后不僅培養了孩子,也把自己培養成業務能手,家務能手。人生的成長總會是要自己完成的,而孩子,便是促進我們成長的催化劑。曾經想做卻一直懶得做的事,因為孩子,我們提前做到了,曾經畏難,害怕失敗的事情,因為孩子,我們勇敢做到了!這些加速的成長,難道不應該感謝孩子嗎?是孩子,讓我們成為了更好的人,是孩子,讓我們對人生的理解更透徹,對人間的快樂體驗更深一層。
? ? ? 再來看看,我們的工作和養育孩子沖突嗎?很多媽媽會非常擔憂的說,我把精力全部給了工作,誰來照顧孩子,誰來陪伴孩子學習,上興趣班,做作業?家里要培養一個孩子,必須犧牲一個母親的工作時間,必須有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來照顧。
? ? ? ? 是嗎?家里有優秀的孩子都是家庭主婦全職帶娃的功勞嗎?心理導師吳文君的女兒18歲被加拿大世界聯合書院錄取,她的媽媽工作是相當繁忙的,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告訴她,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管理。據全國68個狀元家庭教育方式統計,最大的共同點莫過于:愛的滋潤和言傳身教。比起疲于奔命的奔波于多種興趣班和補習班,堅持監督孩子作業和監管孩子的玩耍時間,讓孩子愛上思考,激發學習的內動力,生命更深層次的思考,家長的狀態全面影響孩子,是更為有效和事倍功半的事。所以,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全職照顧并不是必要條件,懂得如何有效的陪伴和引導,用我們自己的積極的狀態去影響孩子,才是必要的。
? ? ? ? 也就是說,不管是工作,還是孩子,還是我們的生活,都不是沖突的存在,反而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共生體。當我們看到每個部分帶給我們人生的意義,當我們積極的去迎接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那個自信的,陽光的,可以成為孩子榜樣的那個自己時,就不會用"辛苦"這個詞來形容了,就會自然而然出現這樣的狀態:我既有工作,又有孩子,好幸福?。?/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