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后,第一批90后也30歲了。
可怕吧?
古人常說三十而立,可現在,一提到30歲,身邊的大多數人都會莫名的感到焦慮,這個數字就像是一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起來。
身邊的朋友對我說,“再過兩年就30歲了,可是房子、車子、票子都沒有。”,還有朋友說,“都已經28歲了,可還像個小孩子,什么事都讓父母操心。”
我很理解,因為在奔三的路上,我也會不經意間有焦慮和迷茫,有時候也會想再過幾年就三十歲了,我該怎么面對啊,然后不知所措。
可仔細想想,“三十而立”真的適合現在的我們嗎?
01三十而立?誤會大了。
我們對“三十而立”有很大的誤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的三十而立是指在三十歲的時候可以自立于世,做事合于禮,言行得當。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把“三十而立”形象化為車子、房子和鈔票。
還有,這句古語已經過去2000多年了,古代人的一生和21世紀的人一生,起點和經歷都不一樣。
古時候的人,讀書早,結婚也早,拿歷史上的唐朝來說,“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這意味著,那時候的人們從十幾歲就要步入社會,男人要扛起家庭的重任,為之奮斗;女人過不了幾年也從妻子變成了母親,在生活里歷練。
他們從15歲到30歲,有漫長的15年,可以在生活、工作上,不斷的吃苦、犯錯、改過,不斷的去經歷和體驗每一年的進步和收獲。總之,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做到“三十而立”。
而現在的我們呢?讀完大學,已經二十二三了,如果讀完研究生,畢業就已經二十六七了,我們想想,畢業后,面對社會和人生,還有幾年的時間留給我們30而立呢?
如果從結婚和讀書的年齡上來,古人所說的而立之年起碼要在40歲。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糾結一個數字,30歲不是end,40歲、50歲也不是……而我們要做的無非是過好每一天,做好生命中每一件重要的事。
02每個人都有自己成功的時區
很久之前聽過一首小詩,叫做《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到現在還記憶深刻: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 但加州時間并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 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 然后活到90歲。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
所以,30歲又怎么了呢?年輕人,別慫,就算過了30歲依然也可以滿腔熱血的去愛這個世界啊。
美國的著名畫家摩西奶奶,27歲嫁人,30歲前除了家務和孩子無所事事,直到57歲開始拿起畫筆,80歲創作出了聞名全世界的風俗畫,成了風靡全球的畫家。
連她回顧自己的一生時,都覺得人生奇妙無比,前半生默默無聞,后半生卻成了美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大器晚成的畫家。
《人生不設限》中的一句話說,“你的生命不應該受到限制,就像上帝的愛不受局限一樣。”
摩西奶奶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在人生的賽道上,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03三十而立,立起來的是你的心態
我知道,“焦慮”是21世紀的主旋律,我們都在害怕那個迷霧里的未來,怕沒有得到自己心往的生活和前途。
但如果真的要三十而立,我希望我們立起來的是自己的心態,和對生活的信心、勇敢。
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張很感動的圖,一位64歲的清潔工阿姨搬著板凳在廁所里看書、學習,筆記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
原來,她當年高考失利,沒上大學,但心里一直牽掛著這件事,于是退休后就在大學找了份清潔工的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她想離自己的夢想再近一點。
還有79歲的王德順老爺子,他一頭白發,可心態不老,在2015年的北京時裝周上,我們永遠記住了他在T臺上走出的帥氣的步伐。
他說:“我不想浪費生命,我還有夢想。當你說太晚的時候,你一定要謹慎,這可能是你退卻的借口,沒有誰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或許過了30歲,我們身體的零件會老化,會長皺紋、會發福,但只要心態不老,人生依然依然有無限的可能。
別怕,30歲總會來,但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從容應對,你想要的,也終究會來。
最后借用《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里一句話: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所以,放輕松。 你沒有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