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謝謝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
日本有個電視劇叫《孤獨(dú)美食家》,松重豐扮演一位面相苦悶又異常愛吃的大叔,常常在辦完工作之后,找到美味的路邊小店大吃一頓,平時沒什么表情的他在吃到美味的時候才會露出滿意的笑容。
電視劇里的小店都是真實(shí)存在的,據(jù)說隨著收視率的攀升,劇情已成為好吃者的覓食指南,大家常常在看完一集之后尋找到店址,也學(xué)男主角大吃一頓,倒也形成了獨(dú)特的互動方式,像TVB的警匪片就少了這種趣味,觀眾對劇再上癮也不便買挺沖鋒槍在銀行大掃特掃是不是?
男主角在片子里常常是一個人吃飯,店里像他這樣的顧客還為數(shù)不少。日本的“一個人”文化如此常見,大家也見怪不怪,如果在國內(nèi),一個人跑去烤肉店喝酒吃肉,就算點(diǎn)滿一桌子的菜,周圍覺得他奇怪的也大有人在。
上海貌似也有這樣的趨勢,不信你可以看下七點(diǎn)的便利店,幾乎成了單身男女的食堂,一個紫菜飯團(tuán),一袋豆?jié){,或者一份全家的咖喱套餐,坐在臨街的臺子旁,花上十五分鐘吃完,回家還是一個人,洗澡時會對墻壁墻壁說話。
我認(rèn)識Tina的時候,她大概36歲,單身,開了一家咖啡館,在不甚熱鬧的地段。咖啡館里常常聚集了一群女孩子,聊聊美容與工作,是個自在的地方,在這里,你會懷疑上海的生活壓力真的那么大么?要不然,怎么會有這么多全職太太,看來能掙錢的男人總歸是有的,也許他們的職業(yè)相差甚遠(yuǎn),但他們的太太下午3點(diǎn)會去咖啡館。
Tina十幾歲就來上海闖世界,手腳麻利人緣好,事事爭先不落人后,是個安分不住的性格,工作十幾年,行業(yè)也換了十幾個。幾年前開了這家咖啡館,一個人操勞著大小事務(wù)。常有朋友來包場開各種爬梯,每次遇到她的時候都是精神奕奕,要么忙的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要么在席間談笑風(fēng)生,如果有人說自己工作如何辛苦,她會說再辛苦有我辛苦么?我天天……如果有人說自己行業(yè)上遇到哪些問題,她會說要是你換過十幾個行業(yè),就知道這些都算不了什么,然后……,反正都是出來聊聊,反正每次聊的不是同一撥人,所以,也無所謂了。
Tina做飯的手藝非常好,有次在家里做了一桌家常菜,好吃的讓人大呼過癮,那天在場的人都很開心,各種自拍,各種微信微博。
我從沒見過感情史像Tina一樣豐富的女人,她說從十幾歲到三十五歲,幾乎沒有單身的時候,就算這一個分手了,一個月內(nèi)也會找到另一個男朋友,有一年的情人節(jié)赴了三場約會,日程安排比希拉里還要緊湊,畢竟希拉里只有一個克林頓,而Tina可以同時有三個男朋友。
有一天傍晚下很大的雨,路過Tina咖啡館附近,突然很想喝檸檬水,那種酸的要命的,她家有,于是跑過去,店里只有她,坐在靠門邊的桌旁,很安靜,安靜的不像平時忙的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的她。
要了一杯檸檬水和兩塊芝士蛋糕,在書架上找出一本書,一邊吃一邊翻,她過來和我聊天,說了一些以前的事情,我很困,居然趴在桌上睡著了。
臨走的時候,我在門口撐開傘,回頭和她說拜拜,她微笑著揮揮手,說下次來吃飯啊。
見慣了被朋友圍繞的她,見慣了一個人操持一桌人吃飯的她,想象不出來所有人都走后,一個人的她會做什么,會吃什么,一個人的飯桌,有沒有覺得孤單。
禪宗大師曾說,這世界是一場夢,大家熙熙攘攘,都是夢一場。不信宗教的我無法考證事實(shí)真假,只是,就算是一場夢,也需要一張熱熱鬧鬧的飯桌,也希望做一桌好菜,有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