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個時代,寫作早已不是作家的專屬,人人都需要寫作。
可是,卻并不是人人都會寫作。
如果你正面臨寫作難題,我最近讀到的這本《完全寫作指南》一定會幫到你。
《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勞拉·布朗有著近三十年教授寫作的經驗,她的學生囊括了各個年齡段和職業背景的人,既有高中生、大學生,也有企業職員和高管。
勞拉發現,沒有人真的“不能寫”,很多人只是“不會寫”而已。
為了幫助更多人學會寫作,勞拉·布朗繪制了一個“圓環”,這個圓環涵蓋了寫作中最重要的六個步驟。
只要學會這六步,新手小白也能寫出好文章。
這六步分別是:明確寫作目標、確定讀者、用頭腦風暴總結出中心思想、組織內容、寫初稿和修改。
一、明確目標
我們寫任何一個文體的文章,都會有一個“寫作目標”。
我們寫一篇通知,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某件事情;
我們寫一封賀詞,是為了讓對方收到祝福;
我們寫一篇書評,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書的看法 。
即使是寫一篇隨感,也一定會有一個要去表達的“中心思想”。
但是,當我們真正開始提筆寫作的時候,卻往往容易卡在“找不到中心思想”這一步。
勞拉·布朗通過多年的寫作教學發現:當我們開始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并不一定非要先“找到中心思想”。
事實上,其實很多人都是先動筆寫,才逐漸發現了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當你因為找不到寫作的中心思想而寫不下去的時候,先把“明確目標”這一步放到一邊吧,盡管去寫,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就好了。
等你寫得差不多的時候,再用下面將要講到的“頭腦風暴”法,就能很輕松地找到你的“中心思想”了。
二、確定讀者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優秀的寫作能力,只有兩條標準:一語中的,一語入心。
“一語中的”是指一個人使用文字的準確性。
“一語入心”是你充分考慮讀者,把話說到別人心坎里去。
而要把話說到讀者的心坎里去,首先要了解你的讀者:他們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希望看到什么內容?他們需要你做什么?
也就是說,要了解你的讀者的痛點。
那么,怎樣才能找到讀者的痛點呢?
我平時閱讀時的一個小習慣,或許可以對你有幫助。
每當我在手機上點開一篇文章的時候,我都會對自己進行三連問:
我為什么要點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滿足了我哪些需求?我還有什么想了解的內容這篇文章沒有講到?
經常進行這樣的思考,你不僅能了解自己,也能敏銳地洞察你的讀者的痛點。
三、用頭腦風暴總結出中心思想
相信你一定在工作或者學習過程中,做過頭腦風暴,也一定熟悉頭腦風暴的這幾個原則:
想法越多越好。不評價想法的好壞,不審查,不篩選。即使是不同尋常的想法,也要保留。合并相似的想法。
當你遇到“寫作主題不明確”的問題時,不妨把頭腦風暴的這套方法移植過來,你會發現,你不僅能夠輕松地總結出一個你需要的“中心思想“,你同時還能得到好幾篇其他主題的文章思路。
而當你找到了主題,你的主題又可以反過來幫助你找到文章的思路。
正如羅馬政治家、作家加圖說的那樣:一旦抓住了主題,語句就跟著來了。
四、組織內容
很多人寫文章都喜歡先列大綱,這的確是個非常好的習慣。
有了大綱再寫作,就像畫好了枝干再去畫樹葉,寫作的難度就小得多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寫作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恰恰就是“列不出提綱”。
勞拉·布朗的“列反向提綱”的方法或許能夠幫到你:
如果先列提綱不適合你,你就先寫,想到什么寫什么。
寫完之后,逐段總結出中心大意。這些中心大意就是你這篇文章的提綱草稿。
接下來你只需依據邏輯順序,對這個提綱進行重新排列和修改即可。
五、寫初稿
如果你已經明確了文章主題,并且列好了提綱,寫初稿的難度顯然就小了很多。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只是突然覺得想要寫點什么,又或者是想要表達一個觀點,并沒有明確的主題和提綱。
我有一個寫作習慣:
每當我想寫點什么的時候,我就去寫,不管是寫一句話還是一段話,也不管它有沒有明確的主題,也不去擔心它們是否能夠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只要你開始寫了,就自然而然地能夠寫一句,再寫一句,再寫一句。
我最喜歡的偵探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說過:哪怕沒有東西可寫,我每天也肯定在書桌前坐上好幾個小時,獨自一人集中精力。
像雷蒙德·錢德勒這么厲害的作家尚且會遇到“沒有東西可寫”的情況,我們就更不需要擔心了:當你覺得不知從何寫起的時候,先坐下來,集中精力,從一個字開始寫起吧。
六、修改
正如村上春樹在《且聽風吟》中說的那樣: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任何一篇優質的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勞拉·布朗在這本《完全寫作指南》中提供了三個修改文章的技巧,恰好我也一直在用,親測好用,推薦給你。
第一個,分批修改。
具體方法有兩種。
一是把一篇文章分成多個部分修改。
比如你的文章特別長,就可以每次修改一章。
二是每次修改分別解決不同的問題。
例如,第一次修改只解決語句問題,第二次修改只修改文章格式。
第二個,尋求幫助。
我發現,只要是自己寫出的文章,就會“越讀越順眼”,因此在修改的時候很容易忽略掉一些很明顯的錯誤。
如果能在自己修改完以后,再請朋友幫忙看一遍,不僅能發現錯誤,還會得到一些新的啟發和思路。
第三個,休息一下再改。
寫完一篇文章,放一放再修改,效果會更好。
你可以隔個一兩天再修改,也可以隔個幾個小時再修改。
詩人約翰·貝里曼說:一個人必須能狠下心修改自己寫的東西,不然會有別人來完成這件事。
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希望上面的三個技巧能幫助你輕松改出好文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你寫文章的時候,一定不要受限于上面介紹這六步時的先后順序。
勞拉·布朗之所以把這六步用一個圓環而不是用先后順序表示,就是要提醒寫作者們:
你可以從這個圓環的任一步開始,也可以從其中任何一步結束。
只要你能確保自己完成了這六步中的每一步,就能夠寫出好文章。
另外,我還有一個《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的閱讀技巧提供給你:
雖然這本書厚達483頁,但是完全不要擔心,你需要精讀的,只有前面40頁,也就是本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至于本書的第三部分,你可以把它作為你的“寫作字典”來用。
在這一部分里,作者列舉了幾乎所有你可能遇到的文章類型,針對每一個類型的文章,都提供了例文和寫作講解。
但是有些文章類型你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如果你真的用到了,再來翻書查閱即可。
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你開啟寫作的大門哦。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