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與人交流,討論問題(前提是雙方的地位平等),如果意見一致也罷。如果意見不一致,甚至對立,一般會出現兩種結果。第一種,雙方或者其中一方意識到繼續討論下去沒有結果甚至會有害于雙方的關系,于是選擇退出討論,保持沉默或者轉移話題。第二種,即雙方各執一詞,針鋒相對,互不相讓,最后置氣而去或者引發撕逼大戰。
我想不僅是我自己,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第二種,應該是大家最都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很多人選擇了第一種。但其實,這兩種都不能達到討論問題的目的。
那么,有沒有辦法避免這種無意義的討論呢?能不能讓我們討論問題的時候能夠更高效更純粹,并且達到最終討論問題目的呢?
我認為是可以的。
我覺得,首先應該解釋一下討論問題的目的是什么呢?很多人其實根本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卻十分重要。
我們要討論一個問題的目的,不在于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更不在于說服對方,而在于共同尋找什么是正確的。我們要做的是尋找真理,而非證明自己掌握了真理。
我們仔細想想,在我們平時與人意見有分歧的時候,是不是姿態放的高了那么一點點呢?其實,在真理面前,我們都卑微如土。想通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談談如何討論問題了。
想要真正地達到討論問題的目的,就不得不注意這幾項重大的前提或者原則。
第一,在討論問題以前,我們就應該確立,雙方或者多方討論主體的資格和地位是一律平等的。
當年慈禧和一個小太監下棋,小太監下至酣處,說“我殺老佛爺一匹馬”,慈禧臉色一變,道:“你殺我的馬,我殺你全家!”一道旨意下去,小太監全家無辜被殺。即便在棋盤上,慈禧也沒有把小太監當做平等的主體。所以我們討論問題的時候,就應該純粹一點,剝離自己的身份,虔誠地做一個問道者。因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類似地,我們與父母交流的時候,常常無法達成一致,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爭吵。原因也在于此,因為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都只是他們的孩子啊。)
第二,就該問題至少應當建立起基本的共識。
如果不能在一些基本問題建立起基本共識,那就沒有繼續討論下去的必要了。就像下棋一樣,馬要走日,車要直走,但是你說,不行,我就要用小卒直接將軍,那這個棋是沒法下的。任何兩種思想如果沒有建立起基本共識,那都只不過是在相互抬杠,無論這兩種思想本身有多偉大。比如說,我們要討論“上帝的胡子是不是白色的”這個問題,可是另一個人馬上說:“我根本就不相信上帝存在呀。”這就是基本共識沒有達成一致。上帝的存在是這個問題的基本設定,不承認這個前提,是不可能討論他胡子的顏色的。所以雙方沒有必要就這個問題繼續討論下去。
第三,討論問題過程中,始終遵循就事論事的原則。
也就是說,我們要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不能扯遠了,脫離討論問題的范圍。比如那句,非常著名的“你行你上!”。這就是把話題轉移到討論者身上來了,質疑討論者的資格問題完全脫離了原來討論的范圍。我行不行,上不上,根本與我們討論問題無關呀。這在本質上是違背了就事論事的原則。
有哪些情況違背就事論事的原則呢?其實非常多,非常常見,有些甚至很low。
? 直接辱罵或者諷刺。比如“呵呵”。這個就不必說了,有修養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這么做。
? 人身攻擊。不針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反駁,而是評論說話者的資格、經歷、職業、地位等。“難道我(他)還沒你知道的多?”“你這個智障,你懂什么?”“你是這方面的專家嗎?”
? 揣測說話者的動機或者指出說話者存在利益相關。“你這么說,不就是為了??”“你是??你當然這么說嘍!”
? 針對說話者的語氣。“你這是什么態度?”“你這樣說,是不尊重??”
? 談責任。只舉一例,一定都懂。“我這么說,都是為了你好啊!”
? 談道德。“你這么說,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如果不想做以上那樣那么low的人,就努力避免上述情況吧,畢竟我們都渴望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四,講邏輯,重證據,觀點簡明扼要,說話有的放矢。
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應當有嚴密的邏輯,有足夠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不能胡亂講沒有任何依據的話,因為這樣的話沒有任何說服力。生活中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說完觀點后,一直重復“真的,真的,確實是這樣??”,不再做任何闡述。這樣不僅沒有說服力,還會讓人覺得煩。還有一種情況,他噼里啪啦說完觀點之后,就不再理會對方的觀點,不再做實質性探討,而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觀點中。這樣做,實際上僅僅是滿足了個人拋出自己觀點的表達欲望而已,而無益與討論這個問題。還有一種,即“稻草人謬誤”,樹立一個假想敵,對其進行瘋狂的攻擊,滔滔不絕。完全在反駁另一個與對方觀點無關的觀點。說東答西,放空炮震天響。這些都是討論問題中不可取的。
話說到這里,我想我們以后討論問題或許就方便許多了吧。其實,說通一個道理非常容易,但是要做到它實踐它,卻并不容易。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人常說“聽過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篇文章并不能讓人過好這一生,但也許讓可以我們在與人交流時,少一些戾氣和沖動,多一份優雅與從容。
畢竟我們,
都不想變成和自己討厭的人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