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既可以看作是一個初創的小規模的公司,也可以看作是初建的新項目的團隊。對團隊發展的研究屬于組織行為學的范疇,組織行為學研究有關人的行為的知識和理論,去發現組織中人的行為規律。
美國管理學家布魯斯塔克曼先生在他的團隊發展階段模型中提出任何團隊的發展都有五個階段:組建期(forming)--激蕩期(storming)--規范期(normnig)--執行期(performing)--休整期(adjourning)。他認為團隊在成長、迎接挑戰、處理問題、發現方案、規劃項目、處置結果等一系列過程中必然要經過以上五個階段,不可逾越。
如何運用九型智慧來配合塔克曼先生的理論,將團隊變得卓越呢?接下來我們一一對應來運用。
組建期
在組建期,主要工作是團隊醞釀,形成測試。測試的目的是辨識團隊的人際邊界以及任務邊界。通過測試,建立起團隊成員的相互關系、團隊成員與團隊領導之間的關系等。
從九型智慧的角度,我們會強調一個團隊人際相處觀點:性格相似適合做朋友,性格相反適合做事業。
在一個團隊組建期首先必須確認團隊”核心”,應該盡量避免“兩套馬車”甚至“三套馬車”的現象。當核心確定了,再圍繞這個核心來打造一個同心同德的領導集體。
組建期的領導集體需要重點注意兩點,一是大家理念要相同,二是性格要互補。
在組建期,團隊的管理者更多運用的是“命令指揮式”領導風格。
激蕩期
在激蕩期,團隊的主要表現是:團隊獲取了團隊發展的信心,但是存在人際沖突、分化的問題。團隊成員面對其他成員的觀點、見解,更想要展現個人性格特征。對于團隊目標、期望、角色以及責任的不滿和挫折感被表露出來。
激蕩期的沖突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在組建期,我們強調了團隊成員的性格互補,性格互補就意味著性格不同,性格不同就意味著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角度不同導致的分歧與沖突就不可避免。但這個時候只要團隊成員都明白一個道理——沖突的目的是“達成共識”,就不會出大問題,因為大家表達的不同意見都是為了團隊的共同目標。我們把這種為了共同目標的沖突成為:良性沖突。
在激蕩期,團隊的管理者更多運用的是“支持性”領導風格。
規范期
在規范期,團隊的主要體現是:團隊建立了共同的價值觀,然后在此基礎上一一確立團隊規則、流程、工具、方法、行為,讓團隊進入規范階段。
在規范期,團隊的管理者更多運用的是“教練式”領導風格。
執行期
在執行期,團隊的主要體現是:項目團隊運作如一個整體;工作順利、高效完成,沒有任何沖突,不需要外部監督;團隊成員對于任何層面的工作職責有清晰的理解;沒有監督,員工自治,即便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自己也能做出決策;隨處可見“我能做”的積極工作態度,團隊成員互助協作。
在執行期,團隊的管理者更多運用的是“授權式”領導風格。
休整期
休整期指的是團隊任務完成,團隊解散。
休整代表解散,這是布魯斯塔克曼的團隊發展階段模型中一個有待商榷與改善的細節。從九型智慧的角度來看,休整期有兩種可能的情況,其中一種確實是任務完成團隊解散;另一種則可能是,團隊發展軌跡不一定象塔克曼的描述那樣,是線形的,而是循環式的。如果團隊在面對外界環境出現了大的變化時需要做出思維的調整甚至是團隊的重組,以便繼續完成目標或者去挑戰更大的目標,然后進入下一個發展循環。
以上內容來自作者為陳志嶸督導的《性格領導力》